酷搜题
登录
搜索
发病最多在20〜40岁,为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
A: 颅内动脉瘤
B: 颅内动静脉畸形
C: 颈动脉海绵窦瘘
D: 高血压脑出血
E: 血管网状细胞瘤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女孩,2岁。发热3天。最高体温39℃,伴流涎、厌食、呕吐。查体:急性热病容,咽部充血,在咽腭弓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mm大小疱疹,有的破溃成小溃疡。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患者,男性,50岁,舌痛2周。体检:上下唇黏膜、舌尖舌腹、软腭见众多散在针尖状小溃疡,伴发热,发病前否认感冒史。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有类似发作史。最可能的诊断是
男性患者,9岁发病,表现为发作性一侧面肌抽搐,持续1~2分钟,多在夜间发作,2~3个月发作1次。头部MRI检查未见异常,EEG为背景活动正常基础上,中央-颞区高波幅棘-慢波。口服卡马西平有效,16岁以后未再发病。最可能的诊断
男性,9岁发病,表现为发作性一侧面肌抽搐,持续1-2分钟,多在夜间发作,2-3个月发作1次。头部MRI检查未见异常,EEG为背景活动正常基础上,中央-颞区高波幅棘-慢波。口服卡马西平有效,16岁以后未再发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男患,9岁发病,表现为发作性一侧面肌抽搐,持续1一2分钟,多在夜间发作,2^-3个月发作1次。头部MRI检查未见异常,EEG为背景活动正常基础上,中央一m区高波幅棘-慢波。口服卡马西平有效,16岁以后未再发病。最可能的诊断
患者女性,38岁,咳嗽伴低热、盗汗2个月,肺CT示右肺上叶2cm×2cm大小结节状高密度影,四周见散在多发高密度病灶,最好的治疗方案是
32个月的幼儿就诊,有咽痛、发热2天。大便稀,3〜4次/天,量不多,尿量正常。查血常规白细胞,CRP均在正常范围。应诊断为患儿的病原体最可能是
32个月的幼儿就诊,有咽痛、发热2天。大便稀,3〜4次/天,量不多,尿量正常。查血常规白细胞,CRP均在正常范围。应诊断为患儿的病原体最可能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患者,男性,50岁,舌痛2周。体检:上下唇黏膜、舌尖舌腹、软腭见众多散在针尖状小溃疡,伴发热,发病前否认感冒史。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有类似发作史。最可能的诊断是下列治疗措施不恰当的是
10月20日晚9时以后,某县医院急诊室先后有同样症状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多人求治。经查,所有患者晚上均在同一家饭店就餐,都进食了米糕,病例存在家庭聚集性现象,家庭成员中未吃该食物的未生病。多数患者在进食后2小时发病,出现恶心、呕吐,呕吐最多者为20-30次,并有胆汁。半数患者有腹泻,一般3-4次,最多者约10次,腹泻物均为水样便或稀便。所有患者神志清楚,均无发热。引起食物中毒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