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搜题
登录
搜索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比较,错误的是
A: 后者染色体检查可发现Ph染色体
B: 前者一部分可出现JAK2V617F基因突变
C: 前者外周血中常可见到泪滴状红细胞
D: 前者是良性病变
E: 后者NAP积分降低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属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特点的是
关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男性,50岁,左上腹饱胀半年,进食后加剧,查:脾大,Hb80g/L,WBC3.2×10^9/L,BPC350×10^9/L,血片发现泪滴状红细胞,疑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下列检查中最有助于排除其他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是:
女性,36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一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10
9
/L,血小板50×10
9
/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质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患者出血的首要原因是
女,36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一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0×10^9/L,血小板5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3P试验阳性。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质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患者出血的首要原因是
患者,女,18岁。因“反复皮肤瘀点、瘀斑2周,高热2天”入院。查体:T 39.5℃:胸骨压痛(+),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触及。血象: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2.0×10
9
/L,血小板15×10
9
/L;血浆纤维蛋白原1.2g/L,D-二聚体阳性。为寻找发热病因,下列哪些检查需立即进行且具有诊断意义该患者行骨髓检査提示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早幼粒细胞占50%,其胞浆内充满粗大颗粒,可见较多的Auer小体。胸片:双下肺弥漫性渗出灶。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女,36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一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0×10^9/L,血小板5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3P试验阳性。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质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首选的治疗方案应为
女,36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一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0×10^9/L,血小板5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3P试验阳性。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质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获得完全缓解后的治疗策略是
患儿,男,1岁,持续发热10天,体温多高于39℃,高热时伴一过性皮疹,皮疹呈多形性。查体:面色苍白,皮肤黄染,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部分伴有瘀斑,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4cm,脾肋下3.5cm。化验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甘油三酯2.5mmol/L,纤维蛋白原100mg/dl,骨髓吞噬现象不明显。其姐姐因患相似病症于8岁病故。诊断考虑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