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见于皮下及深层组织间隙,四肢多见的血管瘤分型为
- A: 毛细血管型
- B: 海绵型
- C: 混合型
- D: 骨质型
- E: 肌肉型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为在角化不全的角质层内及角质层下的中性粒细胞集聚,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
- 在角化不全的角质层内及角质层下的中性粒细胞集聚,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的是
-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极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侧病变占1%~2%。下列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
- 患者,男性,33岁。右下肢皮损2周,皮损无瘙痒和疼痛。既往有食未煮熟的猪肉。查体:右下肢可见多个黄豆至核桃大小的结节,与皮肤不粘连,质地坚硬而有弹性,表面皮肤正常,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显示皮下结节位于皮下组织和肌肉纤维之间,为纤维组织包裹的囊肿,囊内有澄清的液体及虫体,头节呈椭圆形,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一圈小钩。该患者诊断可能性大的疾病是
- 男性患者,20岁。膝关节肿痛1个月余,近来疼痛加剧,尤以夜间为甚。膝关节局部有些发红、皮温高。X线检查见股骨下端呈小斑片状溶骨性破坏,可见钙化及新骨形成,周围软组织肿胀;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病理检查所见,肿瘤位于股骨干骺端,并累及周围肌组织,切面呈多彩样外观:可见灰红、黄白及灰白半透明区域,并见出血、囊性变。镜下见大量的肿瘤性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区,并见梭形肉瘤细胞成分及花边状肿瘤性骨样组织和不规则的编织骨。该患者的病理诊断应为
- 患者,女性,25岁。面部皮疹伴瘙痒2个月余。近2个月于美容院去角质以及补水治疗后开始出现面部红斑,伴有瘙痒,多次在美容院给予补水修复治疗,红斑范围扩大至额及下颏部,近1周面部瘙痒症状加重,伴有烧灼感。查体:双侧面颊及鼻部弥漫潮红,其上可见散在分布的丘疹、脓疱。对该患者诊断需要考虑的疾病是为明确诊断,该患者需要进行的检查包括该患者行皮肤镜检查提示:红色背景,点状、线状血管呈灶性分布,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螨虫,皮肤组织病理提示:毛囊内可见多数中性粒细胞聚集,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可见中等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男性,50岁,以间断发热,伴咳嗽、喘息1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史3年。体温38.5℃,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双上肢感觉减退,双手掌肌肉萎缩,双下肢皮肤可见网状青斑。胸部CT检查见双肺多发斑片状及网格状阴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骨髓检查以成熟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1×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20%。肌电图为双上、下肢神经源性损害。右下肢皮肤活检为真皮浅层至深层间质见多量散在或灶性分布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最可能的诊断是
- 患者,女性,20岁。因“全身皮疹伴表皮破溃2天”就诊。患者1周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多次给予多种抗生素及退热药物,2天前躯干部出现红色点状皮疹,迅速增多、增大,伴大小不等水疱、破溃。查体:T 37.6℃, 口腔黏膜轻度糜烂,躯干、四肢弥漫性暗红色斑片,伴大小不等松弛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部分水疱破溃见表浅糜烂面,水疱及破溃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40%。 下列方案不适用于该患者的是
- 13岁女孩,因与家长吵嘴后服用毒物(具体不详)8小时入院。查体:神志不清,肌肉震颤,瞳孔缩小,流涎多,多汗,肺部可闻及较多湿啰音,呼出气有蒜臭味。腹软,肝脾未触及,全身未见皮疹,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钟。该患儿最有可能服用的毒物是确诊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关于特效解毒药,正确的是 关于患者的去向,以下最佳选择为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