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强调()是影响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 A: 遗传基因
- B: 生活方式
- C: 均衡饮食
- D: 自然环境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28岁已婚女性,平素月经规则,周期均为28日。末次月经为2007年5月7日,于2007年6月14日来院就诊,主诉为“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3日”,无腹痛。本患者首先应检查
- 28岁已婚女性,平素月经规则,周期均为28日。末次月经为2007年5月7日,于2007年6月14日来院就诊,主诉为“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3日”,无腹痛。本患者首先应检查假设该女性已妊娠,确诊宫内妊娠应选择
- 28岁已婚女性,平素月经规则,周期均为28日。末次月经为2007年5月7日,于2007年6月14日来院就诊,主诉为“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3日”,无腹痛。本患者首先应检查假设该女性已妊娠,确诊宫内妊娠应选择若本例患者于停经6周行B型超声检查,宫内未见妊娠囊,见左附件区低回声包块,应高度怀疑是
- 患者女,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入院。入院后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既往无吸烟史。患者2004年6月术后的诊断为
- 某中年男性因“感冒引起肺炎”于2014年5月6日入院,该患1个月前曾因“肺炎”入院治疗,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查体:发热持续2周,体温37.9〜38.2℃,无明显诱因乏力,伴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背部出现Kaposi肉瘤。实验室检查:CD4+/CD8+比值0.5(正常值:1.8〜2.2)。7个月后患者死亡。该患者于2007〜2009年曾被派往非洲工作,期间有不良性行为史,无输血史及静脉吸毒史。患者死于何种疾病
- 某中年男性因“感冒引起肺炎”于2014年5月6日入院,该患1个月前曾因“肺炎”入院治疗,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查体:发热持续2周,体温37.9〜38.2℃,无明显诱因乏力,伴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背部出现Kaposi肉瘤。实验室检查:CD4+/CD8+比值0.5(正常值:1.8〜2.2)。7个月后患者死亡。该患者于2007〜2009年曾被派往非洲工作,期间有不良性行为史,无输血史及静脉吸毒史。患者死于何种疾病患者通过何种方式感染该病
- 对2007年某地人口指标进行统计,发现与2006年相比,2007年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增加,则可能出现该地未来的
- 2002年年底至2003年年初,我国出现SARS疫情。该病报告时限是
- 2002年年底至2003年年初,我国出现SARS疫情。应对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