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搜题
登录
搜索
200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提出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包括
A: 瘙痒
B: 疼痛
C: 充血、水肿
D: 外阴抓痕、皲裂
E: 分泌物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新增加的乙类传染病是
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新增加的乙类传染病是
2004年12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传染病种类的数目为( )种。
2004年12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传染病种类的数目为多少种
在2004-2009年在马拉维进行的婴儿暴露后预防研究中,未达到国家指南HAART标准(CD4计数≥250个/mm3 )进行HAART治疗的母亲所生的婴儿无感染存活率可达( )
患者女,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入院。入院后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既往无吸烟史。患者2004年6月术后的诊断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公布,自何时起施行
某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严某,2004年年底下乡检查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该乡的一个村流行性感冒流行,于是严某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了报告,严某进行疫情报告应遵循的原则是( )。
(2001、2003、2005)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