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搜题
登录
搜索
对于胆红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非结合胆红素随胆汁进人肠道
B: 在肝细胞酶的作用下形成结合胆红素
C: 红细胞破坏后形成结合胆红素
D: 尿胆红素是非结合胆红素人血
E: 尿胆红素是经肠肝循环到肾的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新生儿时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分泌排泄功能不成熟而发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患者,男性,67岁。上腹部不适及隐痛半年,近日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皮肤黄染来院就医。为了明确诊断不适宜的检查为患者血清胆红素大于300μmol/L,B超示胆囊肿大,胰管扩张,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主要治疗手段是
患者,男性,47岁。既往体健。本次因“皮肤黄染伴乏力7天,神志改变3天”入院。查体:神志朦胧,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肝脾肋下未触及。血总胆红素382μmol/L,结合胆红素275μmol/L,ALT582U/L,凝血酶原活动度30%,乙肝表面抗原(+)。患者发生肝衰竭的机制是患者如出现阵发性抽搐,扑翼样震颤(-),脑电图示极慢δ波,则属于对患者意识障碍治疗不利的措施是
女性患儿,12岁。因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头痛,于当地医院予肌注庆大霉素。口服索米痛片对症处理,次日出现面色苍白、腰酸痛、巩膜黄染,尿呈浓茶样。实验室检查:Hb30g/L,RBC100×10
9
/L,网织红细胞12%,WBC12×10
9
/L,PLT250×10
9
/L。血清结合珠蛋白明显减少,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尿Rous试验(+),Coombs试验(—)。其贫血的发病机制是
患者,女性,32岁,5天前出现发热、乏力、恶心、食欲缺乏,查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lcm,质软,ALT760U/L,总胆红素55μmol/L,考虑该患者为“病毒性肝炎”。入院后查抗-HAV-IgM(+),乙肝五项检查中,抗-HBs(+),余均为(-)。对于该检查结果的解释,下列正确的是
患者,女性,32岁,5天前出现发热、乏力、恶心、食欲缺乏,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cm,质软,ALT 760U/L,总胆红素54μmol/L,考虑该患者为“病毒性肝炎”。该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入院后查抗-HAV-IgM (+),乙肝五项检查中,抗-HBs (+),余均为(-)。 对于该检查结果的解释,正确的是
患者男性,41岁。反复上腹疼痛10余年;因症状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畏寒、发热2天入院。体检示:神志淡漠,体温39.5℃,脉搏125次/分钟,血压80/50mmHg。上腹压痛,肌紧张。实验室检查:WBC25×10
9
/L,中性粒细胞0.95。血清总胆红素209μmol/L,谷丙转氨酶310U/L。B超提示肝外胆管扩张,内有强光团伴声影。若对该患者拟行手术治疗,术前护理措施的关键在于
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中度增加。可见于
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中度增加,可见于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