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毛囊炎与马拉色菌性毛囊炎的鉴别诊断中最有意义的是
- A: 皮疹特点不同
- B: 皮疹分布不同
- C: 自觉症状不同
- D: 涂片查病原菌不同
- E: 好发人群不同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男性,30岁,炼钢工人,3天前鼻部左侧毛囊炎,自行挑破脓头,今日患处明显红肿,左侧面部肿胀伴有寒战,体温39.5℃,体格检查发现病变正处面部“危险三角区”。其病变危险性在于如果这位病人有海绵状静脉窦炎,体格检查可能最重要的发现是体格检查时,患处脓液稠厚,作细菌培养,其结果未出来,但可能细菌是
-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界WBC 1.0×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9/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 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辅助检査,本病的诊断为
-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界WBC 1.0×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9/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辅助检查,本病的诊断为
-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界WBC 1.0×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9/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 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辅助检査,本病的诊断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为
-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界WBC 1.0×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9/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 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辅助检査,本病的诊断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为本病可选择的治疗药物有
- 男性,30岁,炼钢工人,3天前鼻部左侧毛囊炎,自行挑破脓头,今日患处明显红肿,左侧面部肿胀伴有寒战,体温39.5℃,体格检查发现病变正处面部“危险三角区”。其病变危险性在于如果这位病人有海绵状静脉窦炎,体格检查可能最重要的发现是体格检查时,患处脓液稠厚,作细菌培养,其结果未出来,但可能细菌是由于病灶已作局部引流和全身应用抗生素,但仍有寒战、高热,最合适的诊疗措施是
- 毛囊炎多由以下哪种细菌引起
- 毛囊炎的主要致病菌为
- 急性化脓性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