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休克病人进行静脉输液的目的是
- A: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 B: 补充营养,供给热量
- C: 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 D: 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 E: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蔡某,男,45岁,体重60kg。因化脓性胆囊炎、中毒性休克收住ICU,经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后,病人病情逐渐好转。入院第4天,病人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挣扎着要坐起。监护仪上显示:心率130次/分,呼吸36次/分,血压104/60mmHg,SaO282%。即改用无重吸面罩吸入80%氧气,抽取动脉血急查血气分析:pH7.40,PaO2120mmHg,PaCO232mmHg。测PCWP为12mmHg。根据病人目前的情况及现有资料,需高度怀疑为了明确诊断,医生还需做的检查是病人情况进一步恶化,医生决定进行机械通气,下列关于机械通气的设置,哪项医嘱你需要与医生进一步确认病人气道内分泌物较多,需经气管插管进行吸痰,下列哪种吸痰方法对病人最为有利
- 患者李××,男,40岁,建筑工人,工作中不慎从高处坠落,不省人事送人医院抢救,医院虽进行了积极的抢救,但一周后,病情未好转又发生了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继而循环和肾衰竭,难以康复,当家属和单位得知病人预后消息后,出现了两种态度: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和抢救,而单位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再继续维持抢救与治疗。面对家属与单位的意见冲突,医生应该做何种选择最符合伦理原则入館管期从動士,関关,5日
- 患者李xx,男,40岁,建筑工人,工作中不慎从高处坠落,不省人事送入医院抢救,医院虽进行了积极的抢救,但一周后,病情未好转又发生了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继而循环和肾衰竭,难以康复,当家属和单位得知病人预后消息后,出现了两种态度: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和抢救,而单位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再继续维持抢救与治疗。面对家属与单位的意见冲突,医生应该做何种选择最符合伦理原则
- 患者李××,男,40岁,建筑工人,工作中不慎从高处坠落,不省人事送入医院抢救,医院虽进行了积极的抢救,但一周后,病情未好转又发生了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继而循环和肾功能衰竭,难以康复,当家属和单位得知病人预后消息后,出现了二种态度: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和抢救,而单位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再继续维持抢救与治疗。面对家属与单位的意见冲突,医生应该做何种选择最符合伦理原则
- 某患者夜间突发急腹症被送到某医院急诊室,初诊为急性胆囊炎。接诊医生怕担风险,未作任何处理,即让家属把患者送到15千米外的中心医院就诊,延误了治疗时间,致使病人胆囊穿孔,中毒性休克。后虽经抢救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医药费用达3万多元。对该医生的正确伦理评价是对该医生的行为进行伦理评价时,应该主要考虑的是:是否做到了
- 患者李XX,男,40岁,建筑工人,工作中不慎从高处坠落,不省人事送人医院抢救,医院虽进行了积极的抢救,但一周后,病情未好转又发生了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继而循环和肾衰竭,难以康复,当家属和单位得知患者预后消息后,出现了二种态度: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和抢救,而单位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再继续维持抢救与治疗面对家属与单位的意见冲突,医生应该做何种选择最符合伦理原则
- 无尿休克病人绝对禁用的药物是
- 男性,40岁,建筑工人,工作中不慎从高处坠落,不省人事,送入医院抢救,医院虽进行了积极的抢救,但1周后,病情未好转又发生了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继而发生循环和肾衰竭,难以康复。当家属和单位得知患者预后消息后,出现了两种态度: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和抢救,而单位要求不惜一切代价继续维持抢救与治疗。面对家属与单位的意见冲突,医师应该做何种选择最符合伦理原则
- 患者,男,40岁,建筑工人。工作中不慎从高处坠落,不省人事送入医院抢救,医院虽进行了积极的抢救,但1周后,病情未好转又发生了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继而循环和肾衰竭,难以康复。当家属和单位得知患者预后消息后,出现了两种态度: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和抢救,而单位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再继续维持抢救与治疗。面对家属与单位的意见冲突,医师应该做何种选择最符合伦理原则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