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时期左、右心房间的血流方向是
- A: 右心房血经第一房间孔至左心房
- B: 左心房血经第一房间孔至右心房
- C: 右心房血经卵圆孔至左心房
- D: 左心房血经卵圆孔至右心房
- E: 左、右心房血经卵圆孔双向流动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某初产妇,一般情况良好,胎儿足月,左枕前位,胎心140次/分,规律宫缩已17小时,宫口开大3cm,宫缩较初期间歇时间长,约10-15分钟一次,持续30秒,宫缩高峰时子宫不硬,经检查无头盆不称。该产妇除宫缩乏力外,还应诊断
- 女婴,胎龄36周,生后36小时因吸入性肺炎住院。查体发现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Ⅱ~Ⅲ收缩期杂音。心脏超声检查提示有动脉导管未闭,和少量左向右分流。对该病儿的处理最恰当的是
- 29岁妇女,结婚5年,有三次晚期流产史。三次妊娠均于孕4个半月左右出现胎膜早破,分娩发动而流产。胎儿发育正常,出生时短暂存活。双方的染色体正常,女方月经周期规则,排卵良好,男性精液检查正常。最不可能的诊断应该是
- 某初产妇,一般情况良好,胎儿足月,左枕前位,胎心140次/分,规律宫缩已17小时,宫口开大3cm,宫缩较初期间歇时间长,约10-15分钟一次,持续30秒,宫缩高峰时子宫不硬,经检查无头盆不称。该产妇除宫缩乏力外,还应诊断对该产妇护理中不正确的是
- 甲胎蛋白(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g/L)。在成人,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恢复了产生AFP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升高。大量的临床工作发现,部分肝硬化病人会长期出现AFP超过1000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病人,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过10。请问如何区分正常胎儿,肝癌或肝硬化病人产生的甲胎蛋白
- 女性,29岁。结婚5年,有3次晚期流产史。3次妊娠均于孕4个半月左右出现胎膜早破,分娩发动而流产。胎儿发育正常,出生时短暂存活。双方的染色体正常,女方月经周期规则,排卵良好,男性精液检查正常。下一步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应是
- 29岁妇女,结婚5年,有3次晚期流产史。3次妊娠均于孕4个半月左右出现胎膜早破,分娩发动而流产。胎儿发育正常,出生时短暂存活。双方的染色体正常,女方月经周期规则,排卵良好,男性精液检查正常。本患者下一步首先进行的辅助检查手段应是
- 29岁妇女,结婚5年,有三次晚期流产史。三次妊娠均于孕4个半月左右出现胎膜早破,分娩发动而流产。胎儿发育正常,出生时短暂存活。双方的染色体正常,女方月经周期规则,排卵良好,男性精液检查正常。本患者下一步首先进行的辅助检查手段应是
- 某初产妇,一般情况良好,胎儿足月,左枕前位,胎心140次/分,规律宫缩已17小时,宫口开大3cm,宫缩较初期间歇时间长,约10~15分钟一次,持续30秒,宫缩高峰时子宫不硬,经检查无头盆不称。该产妇除宫缩乏力外,还应诊断对该产妇护理中不正确的是对该产妇正确的处理应为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