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和体征随着体位变动而改变见于
- A: 缩窄性心包炎
- B: 二尖瓣狭窄
- C: 左房黏液瘤
- D: 冠心病
- E: 主动脉瓣狭窄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女性,42岁,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下降3个月”来诊。查体:T37.6℃,P130次/分,BP140/90mmHg;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Ⅱ度肿大,质软,随吞咽上下活动,伴有震颤,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入院后观察患者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手舌震颤。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根据以上症状和体征,该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有
- 女性,42岁,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下降3个月”来诊。查体:T37.6℃,P130次/分,BP140/90mmHg;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Ⅱ度肿大,质软,随吞咽上下活动,伴有震颤,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入院后观察患者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手舌震颤。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根据以上症状和体征,该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有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点有
- 宋某,女,42岁。因晚餐后洗衣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随后意识模糊送入院,急行CT检查,图像上呈高密度影,脑膜刺激征阳性,无肢体瘫痪,既往体健。该病人的诊断是本病最具诊断价值和特征性的检查是本病易产生的危重并发症是
- 女性,42岁,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下降3个月”来诊。查体:T37.6℃,P130次/分,BP140/90mmHg;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Ⅱ度肿大,质软,随吞咽上下活动,伴有震颤,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入院后观察患者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手舌震颤。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根据以上症状和体征,该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有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点有对康复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任务是
- 男性,55岁。高血压伴冠心病4年。于2天在大排档吃饭时和人产生冲突,导致右下肢近腘窝处被刀刺伤,随后出现搏动性肿块,逐渐增大伴右下肢麻木,查后下肢苍白,窝部搏动性肿块大小为3cm×4cm,附近有收缩期杂音。,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动脉瘤最典型体征是
- 女性,42岁,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下降3个月”来诊。查体:T37.6℃,P130次/分,BP140/90mmHg;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Ⅱ度肿大,质软,随吞咽上下活动,伴有震颤,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入院后观察患者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手舌震颤。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 女性,42岁,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下降3个月”来诊。查体:T37.6℃,P130次/分,BP140/90mmHg;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Ⅱ度肿大,质软,随吞咽上下活动,伴有震颤,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入院后观察患者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手舌震颤。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根据以上症状和体征,该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有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点有对康复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任务是护士的情感对于暗示性强的患者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该
- 男性,35岁。近5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尤以饱食后明显。今天出现右上腹剧痛,5小时后来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部平坦,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移动性浊音可疑。提示:患者术后第5天,出现上腹膨胀感和呕吐,呕吐物含大量胆汁。可能的原因有常见的处理办法是提示:患者术后10天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40℃,无其他伴随症状。下列哪些检查有助于诊断
- 患者女性,46岁。心悸、怕热多汗、体重减轻半年。查体,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圆形结节,约4cm×3cm,边界清楚,随吞咽活动,无血管杂音。T3、T4升高,TSH下降。甲状腺显像呈“热”结节征象。最可能的诊断是如果患者甲状腺显像见结节周围和健侧有不同程度的显影,需要与非自主性增生性结节或一侧甲状腺缺如、一侧代偿性增生相鉴别。最常用的鉴别方法是如果上述第一题诊断成立,该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如果患者无甲亢症状,甲状腺素抑制试验结节对显像剂摄取功能受抑制,影像变淡。应考虑的诊断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