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搜题
登录
搜索
判断低色素性贫血最简便的方法是
A: 血红蛋白测定
B: 周围血涂片检查
C: 网织细胞计数
D: 骨髓形态学检查
E: 血清铁测定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患者,女性,30岁,每次月经过多,持续时间长,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贫血,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护士判断其贫血为
张某,男,22岁。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入院。经抗炎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低热、乏力。身体评估:体温37.3℃,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0/80mmHg。右中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白细胞11.4×10
9
/L,中性粒细胞78%,血沉35mm/h。入院初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住院期间为该病人抽出胸腔积液时,病人突然头晕、胸闷、心悸、出汗、面色苍白,护士判断此时可能是发生了住院期间为病人抽出黄色、清亮的胸腔积液,据此可判断该积液的性质为护士为病人左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5IU结核菌素,并在注射72小时后测得注射部位皮肤硬结的平均直径为8mm,局部出现小水疱。据此判断出该病人结核菌素试验为入院后给予病人吸氧、泼尼松、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病人用药后发现尿液颜色变橘红色,护士解释原因为
张某,男,22岁。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入院。经抗炎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低热、乏力。身体评估:体温37.3℃,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0/80mmHg。右中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白细胞11.4×10
9
/L,中性粒细胞78%,血沉35mm/h。入院初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住院期间为该病人抽出胸腔积液时,病人突然头晕、胸闷、心悸、出汗、面色苍白,护士判断此时可能是发生了住院期间为病人抽出黄色、清亮的胸腔积液,据此可判断该积液的性质为护士为病人左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5IU结核菌素,并在注射72小时后测得注射部位皮肤硬结的平均直径为8mm,局部出现小水疱。据此判断出该病人结核菌素试验为
女性,52岁,间断颜面和下肢水肿10年,再发伴胸闷1个月。平素怕冷、毛发稀疏。之前未曾诊治。查体:T36.3℃,BP90/60mmHg,心尖搏动位于心浊音界内2cm,HR60次/分,律齐,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血WBC3.8×10
9
/L,N0.56,Hb92g/L,PLT99×10
9
/L,肝肾功能正常,血脂增高(TG6.96mmol/L,TC7.01mmol/L),cTnI阴性。ECG示窦性心律60次/分,低电压。心脏彩色超声示心包积液。根据患者心包积液但未出现预料中的代偿性心动过速及其他临床特点,推测其可能的病因是该患者实验室检查血FT
3
、FT
4
显著降低,TSH显著升高,应给予的关键治疗是对该患者预后的判断,较合理的是
临床上对判断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主要依据有
低色素性贫血见于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有较大意义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