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核病的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 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
- B: 单核巨噬细胞
- C: 树突状细胞
- D: 中性粒细胞
- E: T淋巴细胞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小儿初次接触结核杆菌后是否发展为结核病,主要与细胞免疫力的强弱有关机体在产生免疫力的同时,也产生变态反应,这两种反应的关系为
- 小儿初次接触结核杆菌后是否发展为结核病,主要与细胞免疫力的强弱有关机体在产生免疫力的同时,也产生变态反应,这两种反应的关系为感染结核菌后机体可以获得免疫力,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某患者在查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之前多年来都进行肺结核的治疗,此次住院除治疗肺结核外,还治疗由HIV引起的伯基特淋巴瘤,这时,主要编码应为
- 患者,男性,60岁。躯干、四肢散在斑块3年余,皮损瘙痒不明显。查体:躯干、四肢散在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浸润性斑块,界限清楚,呈圆形、卵圆形或环状外观,部分形成隆起性结节。组织病理学示:表皮内散在深染脑回状单一核细胞,核大,周围有空晕,真皮浅层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或斑片状浸润,有异形性,即核深染,外形、大小不规则;免疫组化示:CD3(+)、CD4(+)、CD45RO(+),CD8(-)。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外,对患者确诊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 患者,男性,60岁。躯干、四肢散在斑块3年余,皮损瘙痒不明显。查体:躯干、四肢散在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浸润性斑块,界限清楚,呈圆形、卵圆形或环状外观,部分形成隆起性结节。组织病理学示:表皮内散在深染脑回状单一核细胞,核大,周围有空晕,真皮浅层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或斑片状浸润,有异形性,即核深染,外形、大小不规则;免疫组化示:CD3(+)、CD4(+)、CD45RO(+),CD8(-)。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女性患者,32岁,近来感到腹部不适、时有腹痛,胰腺影像学显示囊、实性占位性病变。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尾部,包膜完整,呈囊实性。外检:肿物扁椭圆形,8cm×7cm×5cm,表面光滑;切面实性,暗红色,有出血、囊性变区。镜下见:肿瘤细胞成片状或形成假乳头状排列,可见核沟;实性区散在有泡沫细胞,并见多核异物巨细胞。该患者病理诊断为该病例免疫组化染色不能出现的结果是
- 男性,5岁。发热、鼻出血、虚弱伴四肢疼痛1个月余。体检:轻度贫血貌,枕后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cm,脾肋下2cm。检验:WBC48×109/L,BPC105×109/L,RBC3.8×1012/L,Hb85g/L,血涂片中可见幼稚细胞。该血象变化最不可能出现在下述哪个疾病为明确诊断,还需要做的检查是若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90%(NEC),该类细胞胞质淡蓝,量丰富,无颗粒。胞核不规则,有凹陷和折叠。核染色质疏松,核仁清楚。其他造血细胞增生受抑。最不可能的诊断是若上述病理性细胞免疫表型测定结果为CD10、CD19、HLA-DR阳性,CD3、CD7阴性,MPO、CD13、CD14、CD34、CD41阴性,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女性,30岁。反复口腔溃疡5年,外阴部溃疡、双下肢结节红斑半个月。查体:双下肢胫前可见大小不等散在分布结节红斑,唇、颊黏膜多处破溃、结痂、干裂,张口困难,舌边溃疡,不能吞咽食物,仅能进食半流质食,且阴部溃疡成片,疼痛不堪。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分数略高,血沉35mm/h,CRP29.4mg/L,抗核抗体均阴性,血清补体及免疫球蛋白均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该病还可有下列哪些表现该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好转,但逐渐出现了难治性贫血,首先应考虑的是
-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属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