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菌体抗性检测法筛查
- A: 甲状腺肿
- B: 半乳糖血症
- C: 苯丙酮尿症
- D: Gaucher病
- E: G6PD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可用嗜菌体抗性检测法筛查的是
- 男性,50岁。诊断肝硬化2年,1年前行食管钡餐检查,发现食管下段虫蚀样充盈缺损。2d前曾有黑便,继之出现嗜睡,晚间烦躁不安入急诊。体检:双手有扑击样震颤。肝性昏迷时,为减少肠道有毒物质的产生,首选的抗菌药物是
-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界WBC 1.0×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9/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 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辅助检査,本病的诊断为
-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界WBC 1.0×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9/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辅助检查,本病的诊断为
- 患者,男,50岁,浙江某县职员。因间歇性咳嗽1月余伴右侧胸痛1周,加重3天急诊入院。入院后查体温38.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初诊为右胸膜炎,经抗感染治疗病情有所好转。2周后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伴盗汗,查胸腔胸水征阳性,遂施胸腔穿刺术,抽出淡黄色液体300ml,涂片未检出抗酸分枝杆菌,结核菌PCR检测阴性。既往从事血吸虫病、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体分离工作20年;有食腌蟹、腌虾等习惯。给予吡喹酮治疗半个月,病情缓解,体征消失而出院。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患者,男,50岁,浙江某县职员。因间歇性咳嗽1月余伴右侧胸痛1周,加重3天急诊入院。入院后查体温38.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初诊为右胸膜炎,经抗感染治疗病情有所好转。2周后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伴盗汗,查胸腔胸水征阳性,遂施胸腔穿刺术,抽出淡黄色液体300ml,涂片未检出抗酸分枝杆菌,结核菌PCR检测阴性。既往从事血吸虫病、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体分离工作20年;有食腌蟹、腌虾等习惯。给予吡喹酮治疗半个月,病情缓解,体征消失而出院。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能够确诊该病的检查为预防该病的措施为
- 患者,男,50岁,浙江某县职员。因间歇性咳嗽1月余伴右侧胸痛1周,加重3天急诊入院。入院后查体温38.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初诊为右胸膜炎,经抗感染治疗病情有所好转。2周后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伴盗汗,查胸腔胸水征阳性,遂施胸腔穿刺术,抽出淡黄色液体300ml,涂片未检出抗酸分枝杆菌,结核菌PCR检测阴性。既往从事血吸虫病、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体分离工作20年;有食腌蟹、腌虾等习惯。给予吡喹酮治疗半个月,病情缓解,体征消失而出院。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能够确诊该病的检查为
-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界WBC 1.0×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9/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 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辅助检査,本病的诊断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为
-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界WBC 1.0×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9/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 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辅助检査,本病的诊断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为本病可选择的治疗药物有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