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血站应当保证发出的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保证不发生差错,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品种
- B: 规格
- C: 数量
- D: 血型
- E: 功能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男性,31岁。双下肢、前臂、颞下及耳后褐色斑片30余年。患者自诉出生后数年出现双下肢、前臂等部位褐色斑片,干燥、脱屑;冬重夏轻;时有瘙痒。未见明显系统受累,外用润肤剂可有缓解。有家族史,其同卵双胞胎哥哥有相似临床表现,其余亲属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四肢皮肤干燥,以前臂伸侧、小腿胫前为主可见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中央紧贴皮肤,边缘游离。双手、足掌部纹理无异常。该患者确诊需要进行的检查是对该患者诊断需要考虑的疾病是经基因检测,患者确诊为STS基因突变导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其同卵双胞胎哥哥育有一儿一女,他们的患病率为
- 慢性肾脏病是指经肾活检或检测肾损伤标志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GFR持续<60 mL/(min·1.73m2)≥( )
- 患者,男,35岁,牧场工人,因腹泻、排水样便伴发热1周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5℃,精神欠佳,神志清晰,呼吸平稳,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部肠鸣音亢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42%,淋巴细胞56%。粪常规检査:色黄,呈水样,无脓血,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诊断为肠炎。予抗生素和维生素、电解质补液治疗,脱水症状缓解,但仍排水样便,无脓血,2〜3次/日。粪便经改良抗酸法染色,油镜下可见数个玫瑰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内含4个子孢子及一团暗黑色残留体,鉴定为隐孢子虫卵囊。给予大蒜素口服,一次40mg,每日4次,3天后腹泻及其他症状均消失。继续服用7天,2个月后粪便复检未发现隐孢子虫卵囊。隐孢子虫病的传染源有隐孢子虫引起宿主腹泻的致病机制可能是隐孢子虫病病原学检测,检出率和准确性相对较高的方法是
- 对于卵圆孔未闭或重开者,检出率最高的检查为
- 经计量检定合格,或经校准证明设备性能正常的检测仪器设备,应使用的设备状态标签是
- 在临床检验和科学研究中,对人群或患者HLA的检测不能用于
- 患者,男,35岁,牧场工人,因腹泻、排水样便伴发热1周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5℃,精神欠佳,神志清晰,呼吸平稳,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部肠鸣音亢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42%,淋巴细胞56%。粪常规检査:色黄,呈水样,无脓血,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诊断为肠炎。予抗生素和维生素、电解质补液治疗,脱水症状缓解,但仍排水样便,无脓血,2〜3次/日。粪便经改良抗酸法染色,油镜下可见数个玫瑰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内含4个子孢子及一团暗黑色残留体,鉴定为隐孢子虫卵囊。给予大蒜素口服,一次40mg,每日4次,3天后腹泻及其他症状均消失。继续服用7天,2个月后粪便复检未发现隐孢子虫卵囊。隐孢子虫病的传染源有隐孢子虫引起宿主腹泻的致病机制可能是隐孢子虫病病原学检测,检出率和准确性相对较高的方法是隐孢子虫对人体最主要的危害是
- 患者,男,35岁,牧场工人,因腹泻、排水样便伴发热1周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5℃,精神欠佳,神志清晰,呼吸平稳,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部肠鸣音亢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42%,淋巴细胞56%。粪常规检査:色黄,呈水样,无脓血,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诊断为肠炎。予抗生素和维生素、电解质补液治疗,脱水症状缓解,但仍排水样便,无脓血,2〜3次/日。粪便经改良抗酸法染色,油镜下可见数个玫瑰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内含4个子孢子及一团暗黑色残留体,鉴定为隐孢子虫卵囊。给予大蒜素口服,一次40mg,每日4次,3天后腹泻及其他症状均消失。继续服用7天,2个月后粪便复检未发现隐孢子虫卵囊。隐孢子虫病的传染源有隐孢子虫引起宿主腹泻的致病机制可能是隐孢子虫病病原学检测,检出率和准确性相对较高的方法是隐孢子虫对人体最主要的危害是预防隐孢子虫病的措施包括
- TCD沿大脑中动脉主干检测深度40-65mm范围内均未探测到血流信号或仅探及不连续的低速高阻力型或单峰型血流信号,应考虑为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