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淋巴结和脾,以T细胞为主的结构是
- A: 副皮质区和淋巴小结
- B: 副皮质区和脾索
- C: 副皮质区和动脉周围淋巴鞘
- D: 淋巴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
- E: 淋巴小结和边缘窦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男,15岁。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间歇性发热3个月。查体:脾大,左肋下3cm,颈淋巴结活检为霍奇金病。对于该年轻患者,在进行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时,需要重点交代的远期并发症有
- 女性,30岁,2个月来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间断发热38℃以上3个月。查体:双侧颈部各触及1个2cm×3cm大小淋巴结,脾肋下4cm。如果颈部淋巴结病理为:纤维化伴局灶性坏死,浸润细胞呈多形性,并伴血管增生和纤维化,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与较多的R-S细胞混同存在,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 女性,30岁,2个月来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间断发热38℃以上3个月。查体:双侧颈部各触及1个2cm×3cm大小淋巴结,脾肋下4cm。如果颈部淋巴结病理为:纤维化伴局灶性坏死,浸润细胞呈多形性,并伴血管增生和纤维化,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与较多的R-S细胞混同存在,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如果其他检查均正常,最可能的临床分期为
- 女性,30岁,2个月来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间断发热38℃以上3个月。查体:双侧颈部各触及1个2cm×3cm大小淋巴结,脾肋下4cm。如果颈部淋巴结病理为:纤维化伴局灶性坏死,浸润细胞呈多形性,并伴血管增生和纤维化,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与较多的R-S细胞混同存在,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如果其他检查均正常,最可能的临床分期为患者首选的治疗为
- 患者男性,46岁,因无意中发现颈部肿物进行性肿大1个月,在门诊做活检确诊为T细胞型淋巴瘤,病后发热达38℃以上,体重由74kg降至60kg,二便正常,查体:T 38.5℃,双颈部和右腋下均有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活动无压痛,心肺(-),腹平软,肝、脾未及,血常规和骨髓检查均未见异常。为判断淋巴瘤是A组或B组,还应询问何病史
- 患者,男,14岁。寒战、高热3天,伴鼻出血和口腔溃疡,体格检查:全身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血象,Hb100g/L,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16,淋巴细胞0.84,血小板12×109/L,网织红细胞0.001。诊断最可能是
- 男,28岁,高热1周,査体:贫血貌,皮肤大量瘀斑和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肝、脾均不肿大,白细胞3.4×109/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15×109/L。不可能的诊断为
- 女性,30岁,2个月来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间断发热38℃以上3个月。查体:双侧颈部各触及1个2cm×3cm大小淋巴结,脾肋下4cm。如果颈部淋巴结病理为:纤维化伴局灶性坏死,浸润细胞呈多形性,并伴血管增生和纤维化,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与较多的R-S细胞混同存在,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如果其他检查均正常,最可能的临床分期为患者首选的治疗为若行化疗,首选最佳方案为
- 患者,男,15岁,寒战、高热3天,伴鼻出血和口腔溃疡,体格检查:全身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血象检查示Hb:100 g/L,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15,淋巴细胞0.85,PLT 12×109/L,网织红细胞0.001。本病人治疗首选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