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胞内菌感染的主要机制是
- A: 吞噬细胞
- B: 细胞免疫
- C: 体液免疫
- D: 屏障结构
- E: NK细胞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在抗胞内寄生菌和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免疫机制()
- 一个成年人不能对细胞内寄生菌或真菌产生抗感染染色体免疫提示可能的原因是
- 患者男,30岁。躯干见黯红斑块,眉毛脱落,四肢皮肤感觉障碍,病理检查见真皮内大量泡沫细胞,抗酸染色找见抗酸杆菌。最可能的诊断是
- 患者,女性,26岁。确诊白血病6年,多次入院化疗。2天前入院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曾出现发热,预防性予以抗真菌及抗感染等治疗。术后1个月,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CT示右下肺实变,实变区域内含空腔,考虑曲霉菌可能。为明确是否为曲霉菌感染,下列检查最有意义的是
- 男性,40岁,有精神分裂症病史10年,近2个月服用大剂量氯氮平治疗,3日来发热,畏寒,T39.5℃,查血常规:白细胞0.04×109/L,经积极地应用白细胞成分血,肌内注射升白细胞药物,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症状逐渐减轻,但第7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排便6~7次后,自述肛门周围疼痛,查大便涂片为白色念珠菌生长;肛指检查:肛周可触及4~5cm肿物,有波动感。该患者的肠道感染属于引起该感染的致病菌的感染形式是
- 男性,40岁,有精神分裂症病史10年,近2个月服用大剂量氯氮平治疗,3日来发热,畏寒,T39.5℃,查血常规:白细胞0.04×109/L,经积极地应用白细胞成分血,肌内注射升白细胞药物,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症状逐渐减轻,但第7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排便6~7次后,自述肛门周围疼痛,查大便涂片为白色念珠菌生长;肛指检查:肛周可触及4~5cm肿物,有波动感。该患者的肠道感染属于引起该感染的致病菌的感染形式是此时最恰当的治疗选择是
- 患者男性,45岁,来京务工人员。因头痛、发热2天入院。查体:T:38.8℃,P:86次/分,R:25次/分,BP:120/96mmHg,颈部抵抗力增强。实验室检查:WBC:15×109L,中性粒细胞:79%。腰穿脑脊液混浊,细胞数1750/μl,蛋白3360mg/L,葡萄糖0.5mmol/L。引起该患者感染最不可能的病原是为明确病原诊断,应进行的检查项目中不包括下列哪项试验如脑脊液涂片、染色镜下发现白细胞内成双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初步病原学诊断是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 患者男性,45岁,来京务工人员。因头痛、发热2天入院。查体:T:38.8℃,P:86次/分,R:25次/分,BP:120/96mmHg,颈部抵抗力增强。实验室检查:WBC:15×109L,中性粒细胞:79%。腰穿脑脊液混浊,细胞数1750/μl,蛋白3360mg/L,葡萄糖0.5mmol/L。引起该患者感染最不可能的病原是为明确病原诊断,应进行的检查项目中不包括下列哪项试验如脑脊液涂片、染色镜下发现白细胞内成双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初步病原学诊断是
- 男性,40岁,有精神分裂症病史10年,近2个月服用大剂量氯氮平治疗,3日来发热,畏寒,T39.5℃,查血常规:白细胞0.04×109/L,经积极地应用白细胞成分血,肌内注射升白细胞药物,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症状逐渐减轻,但第7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排便6~7次后,自述肛门周围疼痛,查大便涂片为白色念珠菌生长;肛指检查:肛周可触及4~5cm肿物,有波动感。该患者的肠道感染属于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