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致病中有许多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 增殖使被寄生细胞破坏
- B: 免疫与变态反应使机体出现免疫病理损害
- C: 大量繁殖,多器官浸润,可以造成某些腔道阻塞
- D: 与其他病原体具有协同致病作用
- E: 病灶常集中于一处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原虫致病中有许多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原虫致病有诸多特点,但其中有一项是不正确的
- 男,27岁。牙龈疼痛,自发出血3天。检查:腐败性口臭,多个牙的牙龈乳头尖端消失变平,下切牙的龈缘虫蚀状坏死,有灰白膜覆盖。该病的最可能诊断是对诊断最有帮助的辅助检查是分析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为如果明确了诊断,并认为治疗中应使用药物,最佳药物选择是
- 患者,男,35岁,牧场工人,因腹泻、排水样便伴发热1周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5℃,精神欠佳,神志清晰,呼吸平稳,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部肠鸣音亢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42%,淋巴细胞56%。粪常规检査:色黄,呈水样,无脓血,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诊断为肠炎。予抗生素和维生素、电解质补液治疗,脱水症状缓解,但仍排水样便,无脓血,2〜3次/日。粪便经改良抗酸法染色,油镜下可见数个玫瑰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内含4个子孢子及一团暗黑色残留体,鉴定为隐孢子虫卵囊。给予大蒜素口服,一次40mg,每日4次,3天后腹泻及其他症状均消失。继续服用7天,2个月后粪便复检未发现隐孢子虫卵囊。隐孢子虫病的传染源有隐孢子虫引起宿主腹泻的致病机制可能是隐孢子虫病病原学检测,检出率和准确性相对较高的方法是隐孢子虫对人体最主要的危害是预防隐孢子虫病的措施包括
- 能导致脑部疾病的原虫有
- 导致钩虫病患儿贫血的原因有
- 患者,男,35岁,牧场工人,因腹泻、排水样便伴发热1周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5℃,精神欠佳,神志清晰,呼吸平稳,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部肠鸣音亢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42%,淋巴细胞56%。粪常规检査:色黄,呈水样,无脓血,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诊断为肠炎。予抗生素和维生素、电解质补液治疗,脱水症状缓解,但仍排水样便,无脓血,2〜3次/日。粪便经改良抗酸法染色,油镜下可见数个玫瑰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内含4个子孢子及一团暗黑色残留体,鉴定为隐孢子虫卵囊。给予大蒜素口服,一次40mg,每日4次,3天后腹泻及其他症状均消失。继续服用7天,2个月后粪便复检未发现隐孢子虫卵囊。隐孢子虫病的传染源有隐孢子虫引起宿主腹泻的致病机制可能是隐孢子虫病病原学检测,检出率和准确性相对较高的方法是
- 患者,男,35岁,牧场工人,因腹泻、排水样便伴发热1周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5℃,精神欠佳,神志清晰,呼吸平稳,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部肠鸣音亢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42%,淋巴细胞56%。粪常规检査:色黄,呈水样,无脓血,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诊断为肠炎。予抗生素和维生素、电解质补液治疗,脱水症状缓解,但仍排水样便,无脓血,2〜3次/日。粪便经改良抗酸法染色,油镜下可见数个玫瑰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内含4个子孢子及一团暗黑色残留体,鉴定为隐孢子虫卵囊。给予大蒜素口服,一次40mg,每日4次,3天后腹泻及其他症状均消失。继续服用7天,2个月后粪便复检未发现隐孢子虫卵囊。隐孢子虫病的传染源有隐孢子虫引起宿主腹泻的致病机制可能是隐孢子虫病病原学检测,检出率和准确性相对较高的方法是隐孢子虫对人体最主要的危害是
-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主要致死原因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