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男性,甲状腺一侧可触及包块;超 声显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块,包膜完整,如图所示,最可能的诊断为
- A: 甲状腺腺瘤并囊性变
- B: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
- C: 结节性甲状腺肿
- D: 甲状腺癌
- E: 甲状腺囊肿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有甲乙两成年男性患者,甲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140ml,收缩末期容积为70ml;乙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为160ml,收缩末期容积为82ml,两患者的射血分数
- 患者,男性,58岁。双下肢皮疹、溃烂2年余,伴水肿半年。查体:双下肢可见散在分布的、紫红色的斑块,部分相互融合成斑片,部分皮损表面可见米粒至甲盖大小的浅表溃疡;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为明确诊断该患者首先选择的检查是
- 男,18岁,右大腿有一肿块,前来某医院就诊。甲医师接诊,经拍片检查,疑为骨瘤,但病灶不明显,未确诊,亦未将病情告知患者。半年后,肿块明显增大,再到该院就诊。乙医师接诊,确诊为恶性骨瘤,需截肢。乙医师在与患者家属谈话时,透露半年前甲医师接诊的实情。患者家属听后认为,这次遭受截肢之苦是甲医师的误诊造成。甲、乙医师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变坏。从医患关系角度,甲医师与患者家属关系恶化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 男,18岁,右大腿有一肿块,前来某医院就诊。甲医师接诊,经拍片检查,疑为骨瘤,但病灶不明显,未确诊,亦未将病情告知患者。半年后,肿块明显增大,再到该院就诊。乙医师接诊,确诊为恶性骨瘤,需截肢。乙医师在与患者家属谈话时,透露半年前甲医师接诊的实情。患者家属听后认为,这次遭受截肢之苦是甲医师的误诊造成。甲、乙医师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变坏。从医患关系角度,甲医师与患者家属关系恶化的原因,最根本的是从医际关系角度,对乙医师透露实情的做法进行评价,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根据以上案例,从卫生系统的反应性指标评价甲医生的做法不适合于
- 12名男性乙肝患者,按照病情和年龄相近配成4组,甲组3人,乙组3人,丙组3人,丁组3人,再将每一年龄组的3人随机分配于3个治疗组,测得每名患者治疗后的GPT下降量。已知病情和年龄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欲比较三种药物降低乙肝患者血液中GPT量的效果。最好的方法是
- 男,18岁,右大腿有一肿块,前来某医院就诊。甲医师接诊,经拍片检查,疑为骨瘤,但病灶不明显,未确诊,亦未将病情告知患者。半年后,肿块明显增大,再到该院就诊。乙医师接诊,确诊为恶性骨瘤,需截肢。乙医师在与患者家属谈话时,透露半年前甲医师接诊的实情。患者家属听后认为,这次遭受截肢之苦是甲医师的误诊造成。甲、乙医师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变坏。从医患关系角度,甲医师与患者家属关系恶化的原因,最根本的是从医际关系角度,对乙医师透露实情的做法进行评价,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12名男性乙肝患者,按照病情和年龄相近配成4组,甲组3人,乙组3人,丙组3人,丁组3人,再将每一年龄组的3人随机分配于3个治疗组,测得每名患者治疗后的GPT下降量。已知病情和年龄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欲比较三种药物降低乙肝患者血液中GPT量的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若α=0.05,则界值为
- 患者男性,53岁,体检发现HBV-DNA 107 copies/ml,B超示肝表面欠光滑,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增强伴肝周边缘小结节形成,肝叶比例失调。自诉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30年。该患者首先考虑该患者进一步建议何种检查为好该患者查甲胎蛋白为158μg/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177IU/L,谷草转氨酶(AST)124IU/L。行CT检查也发现肝周边缘出现结节灶,该患者甲胎蛋白升高的原因考虑为
- 男,29岁。间断腹痛、腹泻、黏液血便1年,加重2周,大便10余次/日,静点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10天后症状无好转。T39°C,HB75g/L,粪便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结肠镜示全结肠弥漫性充血、水肿,伴糜烂及不规则浅溃疡,病理为重度慢性炎症,隐窝脓肿形成。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