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可见
- A: 以躯干为轴的扭转或螺旋样运动
- B: 周期性头向一侧转动或前倾、后仰
- C: 肢体远端缓慢的蠕动样不自主运动
- D: 书写时手臂僵硬,握笔如握匕首
- E: 对小剂量左旋多巴有戏剧性反应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男性,40岁,生活在北方农村,头痛、发 作性抽搐2个月,2个月内发生抽搐3次,表现为全 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近1周头痛加重,为全头痛伴 恶心、呕吐。查体:36.7℃,神志清,反应较迟钝,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略增高,右侧肢体肌反射活跃,左侧肢体肌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反射阳性,诊断为症状性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收入院。腰穿脑脊液压力290mmH20,淋巴细胞62个×106/L,蛋白0.88g/L,糖3.6mmol/L,囊虫抗体阳性。血清囊虫抗体试验阳性,脑CT提示双侧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多个类圆形低密度病灶,梗阻性脑积水,强化后多发环形强化。治疗应选择
- 5岁女孩,不规则发热8天来院。查体:精神反应好,双颈部散在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1.5cm,脾肋下2cm,外周血象可见较多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该患儿可能发生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是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是有关该患儿的处理,错误的是入院后患儿仍反复高热,出现全身出血点。应进行的检查是患儿血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复一过性腹痛,腹肌不紧张,无明确压痛和反跳痛。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4岁男孩,发热、嗜睡、头痛3天,体温40.2℃,意识呈浅昏迷,颈软,双侧瞳孔缩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周围血象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100×106/L,多核0.80,单核0.20,糖4.5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0.9mmol/L。该患儿应诊断为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 4岁男孩,发热、嗜睡、头痛3天,体温40.2℃,意识呈浅昏迷,颈软,双侧瞳孔缩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周围血象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100×106/L,多核0.80,单核0.20,糖4.5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0.9mmol/L。该患儿应诊断为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对该患儿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 4岁男孩,发热、嗜睡、头痛3天,体温40.2℃,意识呈浅昏迷,颈软,双侧瞳孔缩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周围血象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100×106/L,多核0.80,单核0.20,糖4.5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0.9mmol/L。该患儿应诊断为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对该患儿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具有鉴别意义的是
- 患者32岁。“慢性盆腔炎”病史3年,反复发作,此次因阴道分泌物增多1个月,高热伴下腹痛3天入院。检查:体温39℃,心率,100次/分,心肺无异常,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阴道少量脓性分泌物,宫颈充血,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自宫颈口流出,举痛明显,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左侧可及 5cm×6 cm×6 cm 大小的囊性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受限,压痛明显。尿HCG阴性,血常规:白细胞15×109/L,血红蛋白130g/L,性粒细胞90%,淋巴细胞10%。患者经上述处理3天后包块增大伴腹痛加重,应做以下何处理
- 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有
- 左旋多巴不良反应较多的原因是
- 患儿男,10岁。反复腹痛、腹胀近1个月,大便时干时稀,有时大便含有较多黏液和血液,每天3~4次,有时大便干结,每2~3天1次,当地按肠蛔虫病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近10余天病情明显加重,感觉腹胀、腹痛明显,体温有时达39℃,转入院进一步诊断治疗。入院査体:体温38.5℃,消瘦,轻中度贫血貌,心、肺听诊无特殊,颈淋巴结不大,腹胀,腹 水征(++),全腹有轻压痛,无明显腹块及肌紧张。 如果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应当属于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