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学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
- A: AFP的检测
- B: 癌胚抗原的检测
- C: 检查诱发肿瘤Ag的抗体
- D: 检查细胞免疫功能
- E: 利用肿瘤MCAb进行血清学检查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角蛋白阳性,波形蛋白阴性,该肿瘤为
- 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角蛋白阳性,波形蛋白阴性,该肿瘤最可能的诊断是
- 患者女,60岁。发现腹部肿物半个月。查体:腹部软,触诊可探及肿物7cm*6cm*6cm,可活动,无压痛。腹部B超显示:腹腔内实性结节,结节间有融合征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CD117+,CD34+,SMA-,Desmin-,S-100+。考虑诊断
- 女性,40岁,做阑尾切除手术时,发现阑尾尖端有一直径0.9cm的灰白色肿物,质硬,界限清楚,但无包膜,经甲醛固定后肿物呈淡黄色。显微镜下发现,肿物内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呈立方形或矮柱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SE染色阳性。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女性,40岁,做阑尾切除手术时,发现阑尾尖端有一直径0.9cm的灰白色肿物,质硬,界限清楚,但无包膜,经甲醛固定后肿物呈淡黄色。显微镜下发现,肿物内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呈立方形或矮柱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SE染色阳性。首先考虑的诊断是对明确诊断具有帮助的检查是
- 患者,女性,46岁,因下腹痛和腹泻日渐加重入院。行剖腹探查术,见大网膜下部有直径约8cm的扁平肿块,余腹膜上散在有多数小结节。子宫及附件正常,消化道未见肿瘤。肿瘤组织镜下观察,呈现腺管、乳头状结构,并见有大小不等的腺管样腔隙,被覆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呈嗜酸性,核呈泡状。部分区域瘤细胞增生活跃,聚集成堆,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Calretinin阳性,HBME-1强阳性,CK阳性,CEA阴性。该患者病理诊断为该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应属于此肿瘤高分化时需要鉴别的疾病是
- 患者,女性,46岁,因下腹痛和腹泻日渐加重入院。行剖腹探查术,见大网膜下部有直径约8cm的扁平肿块,余腹膜上散在有多数小结节。子宫及附件正常,消化道未见肿瘤。肿瘤组织镜下观察,呈现腺管、乳头状结构,并见有大小不等的腺管样腔隙,被覆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呈嗜酸性,核呈泡状。部分区域瘤细胞增生活跃,聚集成堆,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Calretinin阳性,HBME-1强阳性,CK阳性,CEA阴性。该患者病理诊断为该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应属于
- 肿瘤免疫编辑学说解释了
- 女性患者,32岁,近来感到腹部不适、时有腹痛,胰腺影像学显示囊、实性占位性病变。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尾部,包膜完整,呈囊实性。外检:肿物扁椭圆形,8cm×7cm×5cm,表面光滑;切面实性,暗红色,有出血、囊性变区。镜下见:肿瘤细胞成片状或形成假乳头状排列,可见核沟;实性区散在有泡沫细胞,并见多核异物巨细胞。该患者病理诊断为该病例免疫组化染色不能出现的结果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