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结核病传染源的主要方法是
- A: 痰结核菌检查
- B: X线胸片
- C: X线胸部透视
- D: 临床症状
- E: 痰培养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发现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例,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当以简单方便的通讯方式(如电话、传真等),在( )内向属地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
- 患者陈某,男,4岁,诊断:双侧扁桃体肿大,入住普通病房,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后5天,医师检查发现同病房另一病人张某患有肺结核,有传染性。下列哪一个医师的观点正确
- 男性,49岁。发热、咳嗽近2周,痰少,色偶黄,伴胸闷。2日来出现咯血就诊,多为满口鲜血,每日约450ml。体检:右上肺叩浊,呼吸音低,闻及湿啰音。胸片示右肺上叶实变伴空洞形成,空洞直径约2.5cm,洞壁光整,未见液平。本病例初步诊断首先考虑若怀疑肺结核,对本例诊断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提示:本病考虑为肺结核,但仍有怀疑)临床处理应采取(提示:经上述检查,如果仍没有确诊证据,但倾向于肺结核,而肺癌不能排除)肺结核的化疗方法有(提示:患者最终确诊为肺结核,给予抗结核化学治疗)此患者化疗方案选择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要求出院,对患者的宣传与忠告最重要的应是
- 患儿,男性,4岁。发热5天,全身皮疹3天。查体:体温38.3℃,发热后第2天应用氨苄西林抗感染治疗,发热无缓解,患者皮疹逐渐增多。下列原因与患儿发热相关性最小的是如果查体发现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渗出性扁桃体炎、腭部瘀点,诊断上首先考虑的疾病是如果查体发现患儿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脾中度增大。血常规示:白细胞为23×109/L,且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绝对数增多,则该患儿很少发生的并发症是如果患儿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罕见出现的皮肤损害是
- 李某,男,35岁。因“头部斑片状脱发2个月”就诊。患者平日体健,无烟酒嗜好。近半年来因工作繁忙,经常失眠头晕,饮食无规律。2个月前理发时无意中被发现头顶部一处圆形、甲盖大小的斑片状脱发区,无痛痒及其他不适症状。后该脱发区逐渐增大,并于枕部又出现类似脱发区,遂来门诊就诊。既往无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近期无手术及服药史。无烟酒嗜好。家族史无特殊。 该病早期的皮肤组织病理最典型的改变为
- 李某,男,35岁。因“头部斑片状脱发2个月”就诊。患者平日体健,无烟酒嗜好。近半年来因工作繁忙,经常失眠头晕,饮食无规律。2个月前理发时无意中被发现头顶部一处圆形、甲盖大小的斑片状脱发区,无痛痒及其他不适症状。后该脱发区逐渐增大,并于枕部又出现类似脱发区,遂来门诊就诊。既往无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近期无手术及服药史。无烟酒嗜好。家族史无特殊。 依据患者病史与皮疹特点最可能患的疾病是
- 男性,27岁。因咳嗽4年伴发热8个月余入院。4年前间歇性咳嗽,无痰,未予诊治。近8个月来伴发热,38℃左右,多出现在下午,最高达39℃,伴畏寒、乏力、盗汗、头痛,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肺结核并给予抗结核治疗半年,症状无改善。入院查体:T39.2℃,双肺无干、湿性啰音,心率9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均可闻及(2~3)/6收缩期杂音,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响亮,不传导;脾肋下1.0cm可触及,质软无压痛。患者目前应考虑的疾病
- 李某,男,35岁。因“头部斑片状脱发2个月”就诊。患者平日体健,无烟酒嗜好。近半年来因工作繁忙,经常失眠头晕,饮食无规律。2个月前理发时无意中被发现头顶部一处圆形、甲盖大小的斑片状脱发区,无痛痒及其他不适症状。后该脱发区逐渐增大,并于枕部又出现类似脱发区,遂来门诊就诊。既往无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近期无手术及服药史。无烟酒嗜好。家族史无特殊。依据患者病史与皮疹特点最可能患的疾病是该病早期的皮肤组织病理最典型的改变为
- 6岁女孩,因发热、咽峡疼痛就诊。查体:咽充血,扁桃体肿大,双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给予青霉素80万U肌注(2次/天),仍持续发热。病后6,天复查:扁桃体上有渗出物,肝肋下3cm,有压痛,脾肋下1.5cm,停用青霉素改用氨苄西林肌注,2g/d,分2次。2天后仍发热并出现斑丘疹。若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常淋巴细胞增多需达到: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