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搜题
登录
搜索
原发性痛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
B: 次黄嘌呤-尿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
C: 胰岛素抵抗
D: 尿酸排泄减少
E: 尿酸生成增多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原发性痛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下列最易患原发性痛风的危险人群为
患者,男,70岁。阵发性胸痛5年余。症状发作时可于心尖部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症状缓解杂音消失。产生此杂音的最可能原因是
患者女性,29岁。患风心病8年,因不明原因发热1周来院就诊,查体:T38.5℃,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Ⅱ级,肺听诊阴性,左足底可见紫红色结节,有压痛,WBC 14×10
9
/L,M 80%,Hb 80g/L,临床拟诊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为明确诊断,抽血培养的最佳时间是
患者女性,29岁。患风心病8年,因不明原因发热1周来院就诊,查体:T38.5℃,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Ⅱ级,肺听诊阴性,左足底可见紫红色结节,有压痛,WBC 14×10
9
/L,M 80%,Hb 80g/L,临床拟诊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女,70岁。胸痛14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4天患者突感喘憋,症状迅速加重,查体P120次/分,BP85/50mmHg。面色发灰,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双肺可闻及较多湿性啰音,心尖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该患者喘憋的最可能原因是( )
(2013)女,70岁。胸痛14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第4天患者突感喘憋,症状迅速加重.查体:P120次/分,BP85/50mmHg。面色发灰,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双肺可闻及较多湿啰音,心尖部闻及新出现的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该患者喘憋的最可能原因是
患者男性,18岁,20天前出现咽痛、咳嗽、发热,近1周心悸、气促,不能平卧,伴心前区闷胀不适。查体:血压90/60mmHg,心率112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抗“O”抗原滴度1∶200,血沉40mm/h,最可能的诊断为
患者,男性,35岁,关节(指关节、腕关节等,两侧对称)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症状明显(晨僵),天气转寒或者变潮湿后症状更加严重。医院化验检查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CCP)阳性,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骨及关节损害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