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嗜碱性粒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直径10〜12μm,略小于中性粒细胞
- B: 细胞质颗粒量少,大小不均,染蓝黑色
- C: 胞质较少,常呈淡红色或淡紫色
- D: 核分叶清楚,形态规则
- E: 嗜碱性粒细胞内的颗粒含有组胺、肝素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红色颗粒、块状或弥漫状红色。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本身不着色,而颗粒之间的胞质呈红色,嗜碱性粒细胞呈阳性反应浆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能帮助鉴别戈谢细胞和尼曼-皮克细胞。对此染色可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 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红色颗粒、块状或弥漫状红色。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本身不着色,而颗粒之间的胞质呈红色,嗜碱性粒细胞呈阳性反应浆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能帮助鉴别戈谢细胞和尼曼-皮克细胞。此染色对红细胞的染色特点是
- 女性,28岁。5天前发热咽痛。Hb90g/L,WBC70X109/L,Plt300X109/L,原粒0.01,晚幼粒0.4,杆粒0.34,分叶粒0.1,嗜碱粒细胞0.02,NAP(—)以下哪项检查对诊断意义最大
- 女性,25。乏力.腹胀.消短 1 个半月。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助下 1cm,脾肋 下 7em,血常规;Hb:125g/1,WBC91.5*10^9(L,分类:中幼粒细胞 6%,晚幼粒细胞 11%, 杆状核粒细胞:23%、分叶中性粒细胞 33%、嗜酸性粒细胞 9%,嗜碱性粒纽胞 4%,淋巴 细胞 14%,PLT412*10^9/L,NAP 阴性。对诊断和治疗有意义的进一步检查是:
- 女性,28岁。5天前发热咽痛。Hb90g/L,WBC70X109/L,Plt300X109/L,原粒0.01,晚幼粒0.4,杆粒0.34,分叶粒0.1,嗜碱粒细胞0.02,NAP(—)以下哪项检查对诊断意义最大明确诊断,应先作的检查是
- 男性,20岁,因“受凉后咽痛、发热1周”来诊。体温最高为38.7℃。查体:胸骨下段压痛,脾肋下3cm。血常规(2日前):血红蛋白134g/L,白细胞3.8×109/L,原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8,中幼粒细胞0.1,晚幼粒细胞0.16,血小板29×109/L。骨髓穿刺:增生极度活跃,中、晚幼及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最可能的诊断是对诊断有提示意义的检查是
- 女性,28岁。5天前发热咽痛。Hb90g/L,WBC70X109/L,Plt300X109/L,原粒0.01,晚幼粒0.4,杆粒0.34,分叶粒0.1,嗜碱粒细胞0.02,NAP(—)以下哪项检查对诊断意义最大明确诊断,应先作的检查是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
- 男性,20岁,因“受凉后咽痛、发热1周”来诊。体温最高为38.7℃。查体:胸骨下段压痛,脾肋下3cm。血常规(2日前):血红蛋白134g/L,白细胞3.8×109/L,原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8,中幼粒细胞0.1,晚幼粒细胞0.16,血小板29×109/L。骨髓穿刺:增生极度活跃,中、晚幼及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最可能的诊断是对诊断有提示意义的检查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现是
- 女性,28岁。5天前发热咽痛。Hb90g/L,WBC70X109/L,Plt300X109/L,原粒0.01,晚幼粒0.4,杆粒0.34,分叶粒0.1,嗜碱粒细胞0.02,NAP(—)以下哪项检查对诊断意义最大明确诊断,应先作的检查是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最有希望达到根治的治疗方法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