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白细胞活化,并产生CD14/CD18、氧自由基和溶酶体酶的主要活性介质有
- A: IL-1
- B: C3a、C5a
- C: TNF
- D: PAF
- E: LTs及PGs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与血管纹活动引起耳蜗内淋巴高K+无关的细胞膜蛋白是
- 患者,男,40岁。腹泻1天,约20多次,“米水样”便,继之呕吐数次,无明显发热及腹痛。查体:T36℃,P120次/分,BP60/40mmHg,意识模糊,重度脱水貌,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粪镜检未见白细胞,悬滴法观察粪便中细菌穿梭样运动,碱性蛋白胨水培养有细菌生长。引起本病的病原体是
- 男性患者,43岁,外伤后右侧大腿上端疼痛10天,活动受限,查体:神清语明,平车推入病房,患肢石膏托固定中,右下肢近端略肿胀,未见瘀斑,大转子及腹股沟区叩压痛明显,DR示:右股骨粗隆部骨折。血常规:白细胞3.1×109/L,血小板179×109/L,血红蛋白91g/L。骨髓瘤细胞分泌M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包括
- 患者,女性,80岁。慢性咳嗽、咳痰20余年,冬季加重。近5年来活动后气急。1周前感冒后痰多,气急加剧。近2天出现嗜睡。外院查血白细胞18.6×109/L,中性粒细胞0.90,动脉血pH7.29,Pa0247mmHg,PaCO281mmHg,BE3.5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酸碱紊乱类型是引起动脉血气变化的机制。错误的是
- 男性患者,43岁,外伤后右侧大腿上端疼痛10天,活动受限,查体:神清语明,平车推入病房,患肢石膏托固定中,右下肢近端略肿胀,未见瘀斑,大转子及腹股沟区叩压痛明显,DR示:右股骨粗隆部骨折。血常规:白细胞3.1×109/L,血小板179×109/L,血红蛋白91g/L。骨髓瘤细胞分泌M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包括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
- 男性患者,43岁,外伤后右侧大腿上端疼痛10天,活动受限,查体:神清语明,平车推入病房,患肢石膏托固定中,右下肢近端略肿胀,未见瘀斑,大转子及腹股沟区叩压痛明显,DR示:右股骨粗隆部骨折。血常规:白细胞3.1×109/L,血小板179×109/L,血红蛋白91g/L。骨髓瘤细胞分泌M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包括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诊断MM的主要指标为
- 男性患者,43岁,外伤后右侧大腿上端疼痛10天,活动受限,查体:神清语明,平车推入病房,患肢石膏托固定中,右下肢近端略肿胀,未见瘀斑,大转子及腹股沟区叩压痛明显,DR示:右股骨粗隆部骨折。血常规:白细胞3.1×109/L,血小板179×109/L,血红蛋白91g/L。骨髓瘤细胞分泌M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包括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诊断MM的主要指标为下列疾病可以不治疗的是
- 男孩,4岁。一向偏食,不吃鱼肉蛋,近日发现面色渐苍白,不愿活动,时而腹泻。查体心肺正常,肝脏于肋下触及3cm,脾未及,血Hb60g/L,RBC2.90×1012/L。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确定此病最灵敏的指标是引起此病的主要病因是
- 患者,男,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人,11月在农田连续干农活,某晚突发高热,体温在39℃以上,脸色潮红,口服退烧药后体温缓慢下降,但自身感觉更加难受。入院3天后,体温仍在38-39℃之间,脸色和前胸潮红,头疼、眼眶疼痛,腋下和背部有明显的出血点;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且有蛋白尿。引起该疾病的病原体最有可能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