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急性白血病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 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常有牙龈肿胀
- B: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很少有发热症状
- C: 急性红白血病贫血不明显
- D: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血症状是明显的
- E: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结肿大是不常见的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李某,男,48岁,油漆工,小学文化程度。诊断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期间护士对其解释关于急性尿酸性肾病的防护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男性,67岁。慢性咳喘20余年。3天前因咽痛、鼻塞、流涕、服药后改善,但气急,咳嗽较前明显加剧,痰白黏不爽。体检:患者静息状态下气平,无发绀,两肺散在哮鸣音。关于该患者的抗生素应用,以下哪条比较合理为改善气急,首选下列哪一种支气管扩张剂对于止咳祛痰,下列药物中哪种比较合适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MDS的发病与细胞内某些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有关。研究表明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5-氮杂胞苷(5-aza)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如SAHA对MDS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下列关于两种药物对MDS治疗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MDS的发病与细胞内某些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有关。研究表明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5-氮杂胞甙(5-aza)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如SAHA对MDS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下列关于两种药物对MDS治疗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 患者,女性,75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5年,加重1个月”入院。外院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抗感染及解痉、化痰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入院前痰培养检出“白假丝酵母菌,烟曲菌”,胸部CT示双肺多发病变,转本院进一步治疗。关于抗真菌治疗,下列观点对的是
- 男性,68岁,发热伴咳嗽1周,表情淡漠,气急,近2天全身散在出血点及瘀斑,测血压60/40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12×109/L,血小板30×109/L,血涂片可见少量红细胞碎片,凝血酶原时间18s(对照13s),骨髓穿刺示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最可能的诊断是关于该病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男性,68岁,发热伴咳嗽1周,表情淡漠,气急,近2天全身散在出血点及瘀斑,测血压60/40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12×109/L,血小板30×109/L,血涂片可见少量红细胞碎片,凝血酶原时间18s(对照13s),骨髓穿刺示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最可能的诊断是关于该病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应进一步作哪项检查关于该病的实验室检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男性,25岁。某高校登山爱好者,独自一人沿南麓攀登珠峰,于海拔6000m处为西藏登山队所救。患者寒战,四肢发凉、发白或发绀,感觉麻木、四肢无力、疲乏、嗜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幻觉幻视,中心体温32.1℃,心率54次/分,窦性心动过缓。冷伤后急救,下列阐述不正确的是对该患者的救助最关键的是
- 患者男,65岁,左耳持续流脓10余年,脓液量多,为黄色黏脓,伴有恶臭,最近1周流脓量减少,但出现左侧头部剧痛,夜间加重,伴有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消瘦、贫血、面色苍白、脉快、呼吸急促、全身无力。检查见外耳道黄色黏脓,恶臭,鼓膜松弛部穿孔,有痂皮覆盖。可能的诊断是若合并对侧肢体偏瘫、对侧中枢性面瘫及失语症最常见于哪个部位的病变若合并同侧肢体肌张力减弱或消失、共济失调及指鼻试验阳性最常见于哪个部位的病变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哪些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关于此患者的治疗,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