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搜题
登录
搜索
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 巧克力培养基
B: S-S培养基
C: TCBS培养基
D: 麦康凯培养基
E: 血平板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8个月患儿,诊断为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体温正常,近2天又出现发热,抽搐,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10个月男孩,诊断为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经抗生素治疗一周后,病情好转,体温正常,近2天又出现发热,搐搦,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10个月男孩,诊断为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经抗生素治疗1周后,病情好转,体温正常,近2天又出现发热,搐搦,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8个月患儿,诊断为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体温正常,近2天又出现发热,抽搐,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确诊的方法是
男,7月,诊断为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抗生素治疗一周,病情好转,体温正常,近3日又出现发热,抽搐,查体:前囟紧张,X线示颅缝分离,脑脊液检查正常。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患者,男,50岁,浙江某县职员。因间歇性咳嗽1月余伴右侧胸痛1周,加重3天急诊入院。入院后查体温38.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初诊为右胸膜炎,经抗感染治疗病情有所好转。2周后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伴盗汗,查胸腔胸水征阳性,遂施胸腔穿刺术,抽出淡黄色液体300ml,涂片未检出抗酸分枝杆菌,结核菌PCR检测阴性。既往从事血吸虫病、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体分离工作20年;有食腌蟹、腌虾等习惯。给予吡喹酮治疗半个月,病情缓解,体征消失而出院。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通常分为几个生化型
为什么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培养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远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小,是因为: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