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为
- A: 肠蠕动减弱
- B: 恶心、呕吐
- C: 肢体软瘫
- D: 呼吸困难
- E: 腱反射减弱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转移性低钠血症时,实验室检查可见
- 患者,女性,46岁。近期出现声音嘶哑。查体,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圆形结节约4cm×3cm,边界清楚,随吞咽活动。T3、T4降低,TSH升高,B超示左叶孤立结节伴微钙化边界欠清,血流丰富,FNAC提示乳头状癌。该患者的甲状腺结节高锝[99mTc]酸钠显像一般可能是该患者被怀疑有双肺转移,131I全身显像影响其转移灶判断的因素不包括如果该患者经“清甲”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阴性而Tg增高,可用以下哪种显像定位转移灶
- 患者,女性,46岁。近期出现声音嘶哑。查体,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圆形结节约4cm×3cm,边界清楚,随吞咽活动。T3、T4降低,TSH升高,B超示左叶孤立结节伴微钙化边界欠清,血流丰富,FNAC提示乳头状癌。该患者的甲状腺结节高锝[99mTc]酸钠显像一般可能是该患者被怀疑有双肺转移,131I全身显像影响其转移灶判断的因素不包括
- 转移性低钾血症的特点是
- 患者,男性,52岁。于2006年9月26日因“黑便5小时”入院。患者既往有肝炎、肝硬化病史5年,于2005年3月、11月及2006年4月因肝硬化腹水”先后3次住院,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服用保肝药物。本次入院前自觉乏力症状加重,恶心、未吐,排暗红色血便4次,量约1600ml。入院后查体:贫血貌,血压66/31mmHg(1mmHg=0.133kPa),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中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7cm,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PLT)50×109/L,总胆红素68µmol/L,结合胆红素19µ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6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5U/L,凝血酶原时间(PT)20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O.41,血钠127mmol/L。患者初步诊断可能有住院第4天复查:PT和PTA2分钟不凝(9月29日〜10月12日期间5次监测),监测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血小板最低达17×109/L),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115秒,D-二聚体1.2mg/L(正常值0〜0.3mg/L),纤维蛋白原1.lg/L(正常值2.0〜4.0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大于50g/L(正常值5〜10mg/L)。根据上述表述,患者合并有
- 下述治疗中,易引起转移性低钾血症的有
- 关于转移性低钾血症的论述说法错误的是
-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 患者,男性,52岁。于2006年9月26日因“黑便5小时”入院。患者既往有肝炎、肝硬化病史5年,于2005年3月、11月及2006年4月因肝硬化腹水”先后3次住院,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服用保肝药物。本次入院前自觉乏力症状加重,恶心、未吐,排暗红色血便4次,量约1600ml。入院后查体:贫血貌,血压66/31mmHg(1mmHg=0.133kPa),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中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7cm,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PLT)50×109/L,总胆红素68µmol/L,结合胆红素19µ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6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5U/L,凝血酶原时间(PT)20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O.41,血钠127mmol/L。患者初步诊断可能有住院第4天复查:PT和PTA2分钟不凝(9月29日〜10月12日期间5次监测),监测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血小板最低达17×109/L),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115秒,D-二聚体1.2mg/L(正常值0〜0.3mg/L),纤维蛋白原1.lg/L(正常值2.0〜4.0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大于50g/L(正常值5〜10mg/L)。根据上述表述,患者合并有PT(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见于对该患者进行治疗的措施不恰当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