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优势是
- A: 显示细小钙化,帮助定性
- B: 确定局部浸润范围,有助于肿瘤分期
- C: 发现早期病变
- D: 显示细小骨化,帮助定性
- E: 确定血管神经受累情况,有助于肿瘤分期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男,63岁。因“胸背部疼痛3个月余,加重1天”入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多,T9、T10椎体骨质破坏。纤维支气管镜于右上肺叶支气管处见新生物,活检示:低分化腺癌。骨ECT示:T9、T10、L1、右侧第5肋骨转移性病变。头颅MRI、腹部B超均未发现异常。若患者在3个月后突发一侧肢体乏力状况,对患者进行头颅MRI。应该马上进行的后续治疗措施为
- 男性,22岁,因“骨痛、身高变矮4年”来诊。4年前始有骨痛,身高变矮,曾在外院诊为“骨质疏松”,予补钙治疗,效果不佳。2年前,提重物时发生左侧肱骨骨折,已治愈。近3年来,患者经常在两餐之间出现上腹痛,伴有反酸、嗳气及胃灼热。近半年来,间断头痛,视力下降。查体:BP100/70mmHg;身高165cm(2年前身高17Ocm);意识清楚;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脊柱胸椎后凸,四肢未见畸形。患者入院后应行的检查是下一步的检查是(提示:血钙2.8mmol/L,血磷0.7mmol/L。X线:广泛性骨质疏松,双手部分指骨可见局限性囊性骨质吸收,蝶鞍增大,伴骨质吸收破坏)应该优先做的进一步检查是(提示:胃镜示胃和十二指肠多发性溃疡,十二指肠肿物,反流性食管炎)目前诊断为(提示:血PTH升高。十二指肠肿物活检:胃泌素瘤。MRI:垂体瘤)患者的治疗包括[提示:血PRL286μg/L。MRI:垂体腺瘤(2.0cmxl.5cm)]
- 患者男,63岁。因“胸背部疼痛3个月余,加重1天”入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多,T9、T10椎体骨质破坏。纤维支气管镜于右上肺叶支气管处见新生物,活检示:低分化腺癌。骨ECT示:T9、T10、L1、右侧第5肋骨转移性病变。头颅MRI、腹部B超均未发现异常。患者在3个月后突发一侧肢体乏力状况,需要考虑进行的检查是
- 男性,22岁,因“骨痛、身高变矮4年”来诊。4年前始有骨痛,身高变矮,曾在外院诊为“骨质疏松”,予补钙治疗,效果不佳。2年前,提重物时发生左侧肱骨骨折,已治愈。近3年来,患者经常在两餐之间出现上腹痛,伴有反酸、嗳气及胃灼热。近半年来,间断头痛,视力下降。查体:BP100/70mmHg;身高165cm(2年前身高17Ocm);意识清楚;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脊柱胸椎后凸,四肢未见畸形。患者入院后应行的检查是下一步的检查是(提示:血钙2.8mmol/L,血磷0.7mmol/L。X线:广泛性骨质疏松,双手部分指骨可见局限性囊性骨质吸收,蝶鞍增大,伴骨质吸收破坏)应该优先做的进一步检查是(提示:胃镜示胃和十二指肠多发性溃疡,十二指肠肿物,反流性食管炎)目前诊断为(提示:血PTH升高。十二指肠肿物活检:胃泌素瘤。MRI:垂体瘤)
- 3岁男孩,因头皮肿块2周,多尿5天就诊。查体:T 38.5℃,前胸散在少量红色斑丘疹,颈部两侧各触及一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咽部充血,心脏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肝肋下1.5cm,脾胁下未触及。头颅MRI示左顶部颅骨缺损,蝶鞍破坏。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患者男,46岁。因“干咳6个月”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纤维支气管镜在右上叶支气管开口处见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小细胞癌。如果患者行头颅MRI、腹部B超、骨ECT均未发现异常,那么患者应当接受的治疗是
- 颅骨骨瘤在MRI上的信号特点为
- 3岁男孩,因头皮肿块2周,多尿5天就诊。查体:T 38.5℃,前胸散在少量红色斑丘疹,颈部两侧各触及一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咽部充血,心脏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肝肋下1.5cm,脾胁下未触及。头颅MRI示左顶部颅骨缺损,蝶鞍破坏。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关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的治疗,以下不正确的是
- MRI在诊断骨疾病方面的优势是( )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