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病内治法中,黄连解毒汤属于
- A: 行气活血法
- B: 清热解毒法
- C: 温阳解毒法
- D: 舒筋解痉法
- E: 祛痰散结法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骨病内治法中,温胆汤属于
- 患者男,40岁。因“左侧小腿胀痛3个月”来诊。患者左小腿胀痛,夜间明显,劳累后加重。偶有左小腿红、肿、热、痛等表现反复发作。查体:患者左小腿较对侧增粗,局部有明显压痛,周围皮肤软组织无明显炎症表现。X线检查示:左胫骨骨皮质呈弥漫性增生硬化,骨密度增高,骨密质增厚;胫骨骨干呈梭形增粗,无骨膜反应,骨内膜增生,骨髓腔狭窄。最可能的诊断为应与本病相鉴别的疾病有本病的辨证分型可分为中医治疗的方法是
- 患者男,23岁。因“左小腿上端疮口窦道3个月”来诊。患者左小腿外伤术后3个月出现一窦道口,常有稀薄脓液流出,淋漓不尽,时有小块死骨流出。查体:体温37.8℃,身体消瘦,神疲乏力。X线示:骨干不规则增粗、增厚,密度增加,周围有新生骨包壳。髓腔变窄或消失,骨干内有大小不等、密度增高的死骨。最可能的诊断为本病炎症静止期的中医治疗方法是现阶段可选用的方剂有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
- 患者男,23岁。因“左小腿上端疮口窦道3个月”来诊。患者左小腿外伤术后3个月出现一窦道口,常有稀薄脓液流出,淋漓不尽,时有小块死骨流出。查体:体温37.8℃,身体消瘦,神疲乏力。X线示:骨干不规则增粗、增厚,密度增加,周围有新生骨包壳。髓腔变窄或消失,骨干内有大小不等、密度增高的死骨。最可能的诊断为本病炎症静止期的中医治疗方法是
- 患者,男性,54岁。2个月前发现左肩胛骨及左上肢内侧疼痛,逐渐加重,伴有低热。现症见:咳嗽,痰多,气憋胸闷,纳差便溏,身热尿黄,舌质黯,苔厚腻,脉滑数。查体:左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X线显示左前第二肋以上至肺尖部有高密度阴影。其病证结合诊断是其中医治法是
- 患者男,23岁。因“左小腿上端疮口窦道3个月”来诊。患者左小腿外伤术后3个月出现一窦道口,常有稀薄脓液流出,淋漓不尽,时有小块死骨流出。查体:体温37.8℃,身体消瘦,神疲乏力。X线示:骨干不规则增粗、增厚,密度增加,周围有新生骨包壳。髓腔变窄或消失,骨干内有大小不等、密度增高的死骨。最可能的诊断为本病炎症静止期的中医治疗方法是现阶段可选用的方剂有
- 患者,男性,54岁。2个月前发现左肩胛骨及左上肢内侧疼痛,逐渐加重,伴有低热。现症见:咳嗽,痰多,气憋胸闷,纳差便溏,身热尿黄,舌质黯,苔厚腻,脉滑数。查体:左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X线显示左前第二肋以上至肺尖部有高密度阴影。其病证结合诊断是其中医治法是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 患者男,55岁,右鼻持续性流脓涕,鼻塞5年余。检查见右鼻腔灰红色新生物,基底较广,表面不平,质较硬,触之易出血。为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为详问病史,患者曾于3年及1年前先后在当地医院以“鼻息肉”手术2次,近2个月来鼻塞加重,涕中带血,头痛,有可能的诊断为该患者病检报告为“右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应采取的治疗方法为该患者不应进行的治疗为CT示右上额窦内密度增高,内壁骨质破坏,宜采取的手术方法为该患者出院后,最应该
- 患者男,55岁,右鼻持续性流脓涕,鼻塞5年余。检查见右鼻腔灰红色新生物,基底较广,表面不平,质较硬,触之易出血。为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为详问病史,患者曾于3年及1年前先后在当地医院以“鼻息肉”手术2次,近2个月来鼻塞加重,涕中带血,头痛,有可能的诊断为该患者病检报告为“右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应采取的治疗方法为该患者不应进行的治疗为CT示右上额窦内密度增高,内壁骨质破坏,宜采取的手术方法为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