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脑桥内的脑神经核
- A: 动眼神经核
- B: 面神经核
- C: 下泌涎核
- D: 孤束核
- E: 疑核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延髓形似倒置的圆锥体,下端平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续,上端借横行的延髓脑桥沟与脑桥为界。延髓腹侧面正中有前正中裂,共两侧的纵行隆起为锥体。在锥体的下端形成发辫状的锥体交叉。锥体内的主要纤维束连于延髓脑桥沟最外侧的脑神经前庭蜗神经纤维瘤时,患者除了有听力障碍和小脑损伤的症状外,肿瘤还可压迫位于附近的
- 延髓形似倒置的圆锥体,下端平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续,上端借横行的延髓脑桥沟与脑桥为界。延髓腹侧面正中有前正中裂,其两侧的纵行隆起为锥体。在锥体的下端形成发辫状的锥体交叉。锥体内的主要纤维束连于延髓脑桥沟最外侧的脑神经前庭蜗神经纤维瘤时,患者除了有听力障碍和小脑损伤的症状外,肿瘤还可压迫位于附近的
- 患者男,35岁,体重70kg,因左耳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就诊于耳科门诊。诉耳鸣,走路不稳感,既往儿时有左耳流脓史1年。下列检查中合适的是MRI检查示小脑脑桥角占位性改变,内耳道扩大。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患者男,35岁,体重70kg,因左耳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就诊于耳科门诊。诉耳鸣,走路不稳感,既往儿时有左耳流脓史1年。下列检查中合适的是MRI检查示小脑脑桥角占位性改变,内耳道扩大。最有可能的诊断是关于本病的临床特点,以下叙述不怡当的是
- 患者男,35岁,体重70kg,因左耳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就诊于耳科门诊。诉耳鸣,走路不稳感,既往儿时有左耳流脓史1年。下列检查中合适的是MRI检查示小脑脑桥角占位性改变,内耳道扩大。最有可能的诊断是关于本病的临床特点,以下叙述不怡当的是本病的治疗方法,不恰当的是
- 患者以“突然不明原因右耳听力下降伴眩晕3天”收入院,MRI示右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本病的诊断考虑为本病的治疗首选为经迷路治疗听神经瘤的最大优点是对于瘤体直径小于1.5cm的局限于内耳道的听神经瘤,且有实用听力的患者,首选的手术径路是
- 根据疾病诊断的需要,灵活选用窗宽、窗位。颅脑CT图像常用脑窗摄影。窗宽80~100HU,窗位35HU左右。颅底、内听道病变;颅脑外伤;颅骨病变,或颅内病变侵犯颅骨,必须加摄骨窗。骨窗的窗宽1000~1400HU,窗位300~500HU。耳鸣及疑桥小脑角区病变者,应利用调节窗口技术,以观察内听道有无扩大,并根据需要对局部进行放大。头皮下软组织病变,用软组织窗摄影:窗宽300~400HU,窗位35~45HU。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变灵活选用窗宽和窗位。若病变和周围组织密度接近时,可适当调窄窗宽;若伪影较多或需观察局部组织的丰富层次,可调低窗位,并适当调宽窗宽。鞍区CT图像常用软组织窗和骨窗,软组织窗窗宽350~400HU,窗位35~40HU。关于窗口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 患者男,35岁,体重70kg,因左耳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就诊于耳科门诊。诉耳鸣,走路不稳感,既往儿时有左耳流脓史1年。下列检查中合适的是MRI检查示小脑脑桥角占位性改变,内耳道扩大。最有可能的诊断是关于本病的临床特点,以下叙述不怡当的是本病的治疗方法,不恰当的是本病关于耳科领域手术治疗,叙述不恰当的是
- 患者以“突然不明原因右耳听力下降伴眩晕3天”收入院,MRI示右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本病的诊断考虑为本病的治疗首选为经迷路治疗听神经瘤的最大优点是对于瘤体直径小于1.5cm的局限于内耳道的听神经瘤,且有实用听力的患者,首选的手术径路是鉴别梅尼埃病和听神经瘤的检查为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