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确诊肠道感染
- A: 血沉加速
- B: 尿培养阳性
- C: 痰培养致病菌阳性
- D: 便培养阳性
- E: 血培养阳性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男性,62岁。1年前因胆管癌行肿瘤切除、胆肠吻合术,半年来反复发热,服抗生素有效,考虑可能有胆道感染。为确诊应采取的方法是
- 患者男性,58岁。胃纳不适伴早饱感半年,上腹隐痛3个月。1周前解成形黑便2次。外院胃肠道钡餐检查示胃体中部大弯侧见0.7cm龛影,边缘稍呈锯齿状,疑为胃癌。为进一步明确,首选的检查是如果确诊为胃癌,其内镜表现为胃体大弯侧见一溃疡,直径0.7cm,浅表性病变,表面粗糙不平,可见黏膜皱襞中断,诊断最可能的是若确诊为早期胃癌,其治疗方案是
- 患者,男性,45岁,近9个月常感右下腹痛,伴间隙性腹泻,粪便呈糊状,无脓血便。查体:T37.5℃,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似可扪及边界欠清晰包块。Hb92g/L,WBC11.5×109/L,ESR46mm/L,TB-Ab:(-)。X线钡餐示回肠多处肠腔狭窄,边缘不整齐,病变之间肠曲正常床拟诊克罗恩病,继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若行67Ga炎症显像,显像方法正确的是本病例67Ga显像的临床作用包括有关肠道67Ga炎症显像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患者男性,58岁。胃纳不适伴早饱感半年,上腹隐痛3个月。1周前解成形黑便2次。外院胃肠道钡餐检查示胃体中部大弯侧见0.7cm龛影,边缘稍呈锯齿状,疑为胃癌。为进一步明确,首选的检查是如果确诊为胃癌,其内镜表现为胃体大弯侧见一溃疡,直径0.7cm,浅表性病变,表面粗糙不平,可见黏膜皱襞中断,诊断最可能的是
- 患者男性,58岁。胃纳不适伴早饱感半年,上腹隐痛3个月。1周前解成形黑便2次。外院胃肠道钡餐检查示胃体中部大弯侧见0.7cm龛影,边缘稍呈锯齿状,疑为胃癌。为进一步明确,首选的检查是如果确诊为胃癌,其内镜表现为胃体大弯侧见一溃疡,直径0.7cm,浅表性病变,表面粗糙不平,可见黏膜皱襞中断,诊断最可能的是若确诊为早期胃癌,其治疗方案是如该患者术前行腹部CT(增强)检查提示发现后腹膜淋巴结肿大,胃壁增厚似与横结肠结构不清,其术前TNM分期考虑为
- 女性,52岁,入院前15天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7℃,自服氧氟沙星后体温下降。1周前因快步及饱餐后感觉不适,未作处理。1天前突感心悸不适、头晕乏力,不伴黑矇、晕厥。门诊EKG: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予牛磺酸、辅酶Q等处理后,病情无好转。自感胸闷、心悸较前加重。再次EKG: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遂收治入院。查:肠道病毒RNA(+);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为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
- 女性,52岁,入院前15天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7℃,自服氧氟沙星后体温下降。1周前因快步及饱餐后感觉不适,未作处理。1天前突感心悸不适、头晕乏力,不伴黑矇、晕厥。门诊EKG: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予牛磺酸、辅酶Q等处理后,病情无好转。自感胸闷、心悸较前加重。再次EKG: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遂收治入院。查:肠道病毒RNA(+);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为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对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 男性,50岁,腹泻、腹痛3年,加重20日。25年前因左侧睾丸精原细胞瘤行手术切除并放射治疗7周。术后粪便一直不成形,1~2次/日,无黏液、脓血便,无明显腹痛。3年前无诱因出现腹痛、腹泻,腹痛主要位于左下腹和中下腹,呈绞痛,排粪后无缓解,疼痛尚可忍受,不影响正常工作;排粪次数3~4次/日,溏便,有时带黏液。20日前腹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难以忍受,影响夜间休息以及日常工作,并感腹胀。为明确诊断首先应检查的项目包括(提示: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20/60mmHg。体型消瘦,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左下腹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局部皮肤稍硬,左下腹感压痛,肠鸣音亢进,左侧睾丸缺如)为明确诊断下一步可考虑的诊断措施包括[提示: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粪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无寄生虫及虫卵,隐血(+)。腹部立位X线平片未见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下消化道造影示乙状结肠见15cm狭窄段,管壁边缘不规则。结肠镜检查:距肛门40cm处肠腔狭窄,黏膜粗糙,有黏膜糜烂、多发斑片状溃疡,触之易出血,活检为黏膜慢性炎)
- 可经肠道感染的传染病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