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粒细胞减少是由于
- A: 免疫性破坏过多
- B: 分布异常
- C: 释放障碍
- D: 无效造血
- E: 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假如该患者骨髓外铁阴性,幼红细胞内铁粒减少,为8%,骨髓象显示中、晚幼红细胞达42%,体积小,胞质蓝,量少,边缘不规则。最有可能是
- 女性,35岁。全身发作性周围关节肿痛2年余,发作时伴晨僵现象,活动后减轻,化验RF(+),拟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为减少疾病活动,控制病情进展,宜首选治疗是假如患者体检发现脾肋下4cm,白细胞3.0×109/L,中性粒细胞0.3,淋巴细胞0.6,单核细胞0.1,应诊断为
- 男性,38岁,全身多发性周围关节肿痛,反复发作4余年,发作时伴有晨僵现象,活动后减轻,化验:RF(+)。拟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假如患者体检时发现脾肋下4cm,白细胞3.0×109/L,中性粒细胞30%,淋巴细胞60%,单核细胞10%。应诊断为
- 女性,35岁,全身发作性周围关节肿痛2年余,发作时伴晨僵现象,活动后减轻,化验RF(+),拟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关于RA的关节病变下列哪项不正确为减少疾病活动,控制病情进展,宜首选治疗是假如患者体检发现脾肋下4cm,白细胞3.0×109/L,中性粒细胞0.3,淋巴细胞0.6,单核细胞0.1,应诊断为
- 女性,35岁。全身发作性周围关节肿痛2年余,发作时伴晨僵现象,活动后减轻,化验RF(+),拟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关于RA的关节病变下列哪项不正确为减少疾病活动,控制病情进展,宜首选治疗是假如患者体检发现脾肋下4cm,白细胞3.0×109/L,中性粒细胞0.3,淋巴细胞0.6,单核细胞0.1,应诊断为
- 患者,男,58岁。体重68kg,高血压病史5年。5天前出现咳嗽、咳痰伴发热,入院查体BP120/80mmHg,T38.9℃。化验结果:白细胞计数1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胸片示:右下肺纹理增粗。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青霉素皮试阳性。该患者住院后的抗感染治疗应选用的药物是患者经过治疗5天后,咳嗽、咳痰稍减轻,仍有发热,体温波动于37.8℃-38.6℃之间,化验结果:白细胞计数11.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痰培养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该患者抗感治疗药物应调整为
-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6/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6/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假如痰细胞学示:癌细胞体积小,为不规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呈裸核样,弱嗜碱性染色,细胞核小,比正常淋巴细胞大0.5~1.0倍,核畸形明显,染色深呈墨水滴样,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下肺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血性积液,蛋白定性(++),比重1.020,红细胞计数112×106/L,有核细胞计数为682×106/L。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异常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散在或呈桑葚状排列,胞质丰富,有些细胞胞质内出现黏液空泡,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假如细胞学示:细胞散在分布,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和胞核均明显增大,染色质分布于核的一侧,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多核瘤细胞多见,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由于粒细胞( )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