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舒单抗在中国于2020年6月获批的适应症,除了可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还可以用于( )
- A: 治疗高骨折风险的男性骨质疏松症,以增加骨量
- B: 在绝经后妇女中,可显著降低椎体
- C: 治疗高骨折风险的男性和女性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
- D: 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的高骨折风险的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男性,以增加骨量
- E: 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法的高骨折风险的乳腺癌女性,以增加骨量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使用地舒单抗( )
- 男,34岁。劳力性心悸、气促5年,一直未行治疗。查体:心尖搏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心尖区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和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双下肢轻度水肿。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变是患者10天前因淋雨后出现高热不退,体温39.6℃,伴有寒战。在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10天,症状无改善。查体:血压:150/50mmHg,在心尖区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和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双肺未闻及啰音,手掌、足底可见出血点。血常规: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91%,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80×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首先应采取的检查手段是患者血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用泰能和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7天后,体温在38.5-40℃之间波动,并出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查体:血压85/40mmHg,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扪及柔和的舒张期震颤,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肢水肿加重。血常规示:白细胞2.8×109/L,中性粒细胞94%,血红蛋白75g/L,血小板70×109/L。尿常规示蛋白(++++),血红蛋白尿。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上的赘生物由5mm增大到12mm。头颅MRI提示脑部存在2个直径约1.5cm大
- 男,34岁。劳力性心悸、气促5年,一直未行治疗。查体:心尖搏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心尖区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和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双下肢轻度水肿。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变是患者10天前因淋雨后出现高热不退,体温39.6℃,伴有寒战。在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10天,症状无改善。查体:血压:150/50 mmHg,在心尖区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和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双肺未闻及啰音,手掌、足底可见出血点。血常规: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91%,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80×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首先应采取的检查手段是患者血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用泰能和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7天后,体温在38.5〜40℃之间波动,并出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查体:血压85/40mmHg,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扪及柔和的舒张期震颤,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肢水肿加重。血常规示:白细胞2.8×109/L,中性粒细胞94%,血红蛋白75g/L,血小板70×109/L。尿常规示蛋白(+ + + +),血红蛋白尿。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上的赘生物由5mm增大到12mm。头颅MRI提示脑部存在2个直径约1.5cm大小的梗死病灶。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对于使用过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可转换成地舒单抗治疗,特别是如下情况可考虑转换( )
- 地舒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肌肉骨骼疼痛和肢体疼痛;偶见蜂窝织炎病例;罕见( )病例
- 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具有单环的抗生素为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在利妥昔单抗致HBV再激活研究中,HBsAg阴性、anti-HBc阳性患者利妥昔单抗应用HBV再激活率为( )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中存在嗜异性抗体,该抗体属于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