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所占比例相等
- A: 4~6天,4~6周
- B: 4~6周,4~6个月
- C: 4~6个月,4~6岁
- D: 4~6周,4~6岁
- E: 4~6天,4~6岁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纤维性很强的中药细粉制粒时应选用何种黏合剂
- 患儿男,10岁。发热一周,并有咽喉痛,近两天出现皮疹。体检:体温38.8℃,颈部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lcm,脾肋下lcm。入院时血常规结果为:血红蛋白122g/L;白细胞15×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18%、淋巴细胞77%、嗜酸性粒细胞1%、单核细胞4%,未见原始细胞,血小板计数189×109/L。血涂片检查中,可见何种细胞增多
- 患者,女,30岁。患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年,就诊时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爪甲无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恶心呕吐,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血常规检查血色素102g/L,血清铁浓度常为8.1μmol/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为12%。最可能诊断为何种病及中医证型
- 男性,28岁,农民,10月30日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连续发热4天,鼻出血1次。用扑热息痛后热退,但出现头晕、尿少、排尿痛。血象:白细胞数18×109/L,中性粒细胞60%,形态不正常的单核细胞12%,淋巴细胞23%,血小板50×109/L,尿中有膜状物其热退后患者出现尿量少,24小时尿量小于500ml,应首先采用何种措施
- 男性,28岁,农民,10月30日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连续发热4天,鼻出血1次。用扑热息痛后热退,但出现头晕、尿少、排尿痛。血象:白细胞数18×109/L,中性粒细胞60%,形态不正常的单核细胞12%,淋巴细胞23%,血小板50×109/L,尿中有膜状物该疾病诊断为其热退后患者出现尿量少,24小时尿量小于500ml,应首先采用何种措施经上述治疗后小便量仍在100ml/24h左右,应采取下列何种治疗措施
- 78岁,男性,平日身体无任何不适,体检时B超发现左肾有直径约4cm的占位性病变。切除肿物后,病理检查肉眼见:肿瘤界限清楚,无包膜,直径5cm,切面褐色;显微镜下: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质富含嗜酸性颗粒,核圆,核仁居中,呈巢状和腺泡状排列。其诊断最可能为
- 男性,28岁,农民,10月30日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连续发热4天,鼻出血1次。用扑热息痛后热退,但出现头晕、尿少、排尿痛。血象:白细胞数18×109/L,中性粒细胞60%,形态不正常的单核细胞12%,淋巴细胞23%,血小板50×109/L,尿中有膜状物该疾病诊断为其热退后患者出现尿量少,24小时尿量小于500ml,应首先采用何种措施
- 男性农民,26岁。低热、纳差、消瘦半年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脾脐下3cm,右缘过中线2cm。化验:Hb 90g/L,WBC 262×109/L,PLT 460×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0.06(6%),积分8分。骨髓涂片符合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骨髓象改变,染色体检查Ph(+)。关于本例的预后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下列何种治疗有利于Ph阳性率降低或部分转阴经过治疗病人获完全缓解,预计病人的生存期为[假设信息]假如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高热,贫血进行性加重,骨髓检查原始细胞0.45 (45%),细胞化学染色:POX强阳性,PAS(-),NSE中度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此时治疗选择是
- 男性,28岁,农民,10月30日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连续发热4天,鼻出血1次。用扑热息痛后热退,但出现头晕、尿少、排尿痛。血象:白细胞数18×109/L,中性粒细胞60%,形态不正常的单核细胞12%,淋巴细胞23%,血小板50×109/L,尿中有膜状物该疾病诊断为其热退后患者出现尿量少,24小时尿量小于500ml,应首先采用何种措施经上述治疗后小便量仍在100ml/24h左右,应采取下列何种治疗措施在这一阶段,除下列哪一症状外患者均可出现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