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暗色丝孢霉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由暗色真菌感染引起
- B: 在组织内存在硬壳小体或颗粒
- C: 好发于女性
- D: 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确定致病菌种及分类
- E: 可以行手术切除治疗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女姓,55岁,农民。右前臂红斑、破溃、渗液5个月余。5个月前户外劳动时右前臂外伤后出现红色结节伴瘙痒,后皮损扩大,出现破溃及脓性渗出液,曾于当地医院给予外用及系统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的检查不包括如果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棕色分隔菌丝,诊断首先考虑的疾病是下列关于暗色丝孢霉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暗色丝孢霉病的病原真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患者,女姓,55岁,农民。右前臂红斑、破溃、渗液5个月余。5个月前户外劳动时右前臂外伤后出现红色结节伴瘙痒,后皮损扩大,出现破溃及脓性渗出液,曾于当地医院给予外用及系统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的检查不包括如果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棕色分隔菌丝,诊断首先考虑的疾病是下列关于暗色丝孢霉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患者,女性,25岁。面部反复起红斑、口腔溃疡1年余,加重2个月,伴头痛、四肢关节疼痛及发热。查体:T38.5℃,面颊部见蝶形暗红色斑,口腔黏膜散在红斑、糜烂及浅溃疡,双手甲周红斑。患者不能准确回答问题,伴定向障碍。血常规示:WBC4×109/L,RBC3.5×1012/L,Hb118g/L,PLT90×109/L。尿常规示:尿蛋白(+++)。胸部X线提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为明确诊断,该患者需要做的辅助检查包括下列关于该病皮肤病理及免疫荧光病理的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该病实验检查的描述,错误的是
- 患者,女性,25岁。;面部反复起红斑、口腔溃疡1年余,加重2个月,伴头痛、四肢关节疼痛及发热。查体:T38.5℃面颊部见蝶形暗红色斑,口腔黏膜散在红斑、糜烂及浅溃疡,双手甲周红斑。患者不能准确回答问题,伴定向障碍。血常规示:WBC4×109/L、RBC3.56×1012/L、Hb118g/L,PLT90×109L.尿常规示:尿蛋白(+++)。胸部X线提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为明确诊断,需要做的辅助检查包括下列关于该患者皮肤病理及免疫荧光检查的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该病实验室检查的描述,错误的是
- 患者,男性,46岁。鼻根部皮疹2年。皮疹初为黄豆大小的淡红斑,逐渐扩大增厚。无发热、关节肿痛和脱发。查体:患者鼻背部及左下眼睑见直径为6cm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光滑,无压痛。关于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性最小的疾病是该患者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深层弥漫性片状淋巴样细胞浸润,无细胞异形性,以血管和附属器周围为著,胶原间未见黏蛋白沉积。抗核抗体谱正常。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下列适合于该病治疔的方法是该病的临床特点还包括下列疾病不属于皮肤假性淋巴瘤范畴的是
- 患者,男性,46岁。鼻根部皮疹2年。皮疹初为黄豆大小的淡红斑,逐渐扩大增厚。无发热、关节肿痛和脱发。查体:患者鼻背部及左下眼睑见直径为6cm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光滑,无压痛。关于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性最小的疾病是该患者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深层弥漫性片状淋巴样细胞浸润,无细胞异形性,以血管和附属器周围为著,胶原间未见黏蛋白沉积。抗核抗体谱正常。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下列适合于该病治疔的方法是
- 患儿,男性,7岁。发热2天,全身皮疹1天。体温最高38.5℃,伴轻度乏力、咽痛。皮疹初发于面、颈部,迅速蔓延至全身,轻度癌痒。口服阿莫西林颗粒及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查体:体温37.8℃,全身泛发淡红色斑疹,两侧球结膜无充血,软腭、颊黏膜等处散在暗红色瘀点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女性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该综合征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是如患者诊断为风疹,下列关于风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 以下关于暗色丝孢霉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 下列关于暗适应检查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