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搜题
登录
搜索
叶某,女,22岁。左侧乳房肿块3个月。3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内有一肿块,因无任何症状而未予治疗。近感轻微胀痛,似有增大而遂来就诊。检查: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3cm×3cm卵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按之滑动,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要求:诊断。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叶某,女性,3岁,低热2天后,一侧腮部肿痛,继而另一侧亦肿痛,边缘不清,触之疼感,咀嚼不便,咽痛,舌红,苔微黄,脉浮散,治疗首选方应是:
患者魏某,女,48岁,右上腹痛2年,不规则发热,伴脓血便。体检:右肝增大,轻度压痛,X线右膈肌抬高,右胸腔积液较多,A超示:肝右叶巨大液平,放射性核素扫描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
叶某,女,28岁。因双膝关节肿痛半年,发热伴面部水肿2周就诊。身体评估:体温37.8℃,血压150/90㎜Hg。面部水肿,口腔黏膜有溃疡;肝肋下1指,脾肋下2指,质软;双膝关节红肿、有压痛。ANA(+),抗Sm抗体(+),尿液检查蛋白(一),确诊为SLE。首选治疗用药是
女,32岁,某医院护士,于2003年2月5日开始出现发热,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胸闷,咳嗽,咳少许血丝痰,于2月8日入院。体格检查发现体温40.1℃,无淋巴结肿大,右肺可闻少许湿啰音,肝脾肋下未可触及。入院时WBC3.1×10
9
/L,RBC4.5×10
12
/L,PLT68×10
9
/L,ALT85U/L,AST102U/L。胸片示右中叶局灶性炎症。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女,32岁,某医院护士,于2003年2月5日开始出现发热,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胸闷,咳嗽,咳少许血丝痰,于2月8日入院。体格检查发现体温40.1℃,无淋巴结肿大,右肺可闻少许湿啰音,肝脾肋下未可触及。入院时WBC3.1×10
9
/L,RBC4.5×10
12
/L,PLT68×10
9
/L,ALT85U/L,AST102U/L。胸片示右中叶局灶性炎症。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女,32岁,某医院护士,于2003年2月5日开始出现发热,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胸闷,咳嗽,咳少许血丝痰,于2月8日入院。体格检查发现体温40.1℃,无淋巴结肿大,右肺可闻少许湿啰音,肝脾肋下未可触及。入院时WBC3.1×10
9
/L,RBC4.5×10
12
/L,PLT68×10
9
/L,ALT85U/L,AST102U/L。胸片示右中叶局灶性炎症。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查SARS-CoV IgM抗体阳性,诊断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本病疾病发展过程中胸部CT最多见的改变是
叶某,男,53岁。被诊断为2级高血压。护士不应该向其建议
女,32岁,某医院护士,于2003年2月5日开始出现发热,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胸闷,咳嗽,咳少许血丝痰,于2月8日入院。体格检查发现体温40.1℃,无淋巴结肿大,右肺可闻少许湿啰音,肝脾肋下未可触及。入院时WBC3.1×10
9
/L,RBC4.5×10
12
/L,PLT68×10
9
/L,ALT85U/L,AST102U/L。胸片示右中叶局灶性炎症。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查SARS-CoV IgM抗体阳性,诊断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本病疾病发展过程中胸部CT最多见的改变是治疗3日后,患者中毒症状仍明显,体温39.6℃,呼吸急促。最宜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叶某,女,20岁,学生。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其出院指导内容最恰当的是
女,32岁,某医院护士,于2003年2月5日开始出现发热,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胸闷,咳嗽,咳少许血丝痰,于2月8日入院。体格检查发现体温40.1℃,无淋巴结肿大,右肺可闻少许湿啰音,肝脾肋下未可触及。入院时WBC3.1×10
9
/L,RBC4.5×10
12
/L,PLT68×10
9
/L,ALT85U/L,AST102U/L。胸片示右中叶局灶性炎症。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查SARS-CoV IgM抗体阳性,诊断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本病疾病发展过程中胸部CT最多见的改变是治疗3日后,患者中毒症状仍明显,体温39.6℃,呼吸急促。最宜采取的治疗措施是该病少数重型病例恢复后可见的后遗症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