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髋关节后伸的肌
- A: 梨状肌
- B: 臀大肌
- C: 臀中肌
- D: 臀小肌
- E: 股方肌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师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患者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这是以下哪种病理征的检查方法
- 患者,女,46岁,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跛行,劳累或长距离行走后双髋酸胀,不伴有疼痛。2年前双髋关节出现间歇性疼痛,同时伴有下腰部疼痛,仍以劳累或长距离行走后明显,休息后缓解。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坏死”。近一月来患者下腰部疼痛加重。[提示]患者自从会独立行走时起就有跛行,无外伤史;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潮热、盗汗、消瘦;全身其他关节无疼痛;疼痛主要位于双髋关节后方中上份和腰3-5椎棘间和棘突旁,为胀痛、钝痛;疼痛呈间歇性发作,常常在劳累或长距离行走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患者日常生活中无痛行走距离小于1km;既往史中无长期大量饮酒史或长时间激素使用史。跛行步态和疼痛对患者工作生活均有影响。无胃十二指肠溃病、胃炎史。查体:蹒跚步态,骨盆前倾,股骨大粗隆突出,臀部后耸,Trendelenburg征阳性。腰椎生理弧度明显加大,L3-5椎棘间和棘突旁明显叩压痛,屈伸活动轻度受限。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lcm,轻度肌肉萎缩。双侧髋关节前方及内收肌止点处压痛,髖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正常,外旋外展受限,“4”字试验阳性。膝踝关节未见异常。双下肢皮肤无异常,双下肢感觉正常,肌力Ⅴ级。关于髋部疼痛的叙述,正确的有
- 患者,女,46岁,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跛行,劳累或长距离行走后双髋酸胀,不伴有疼痛。2年前双髋关节出现间歇性疼痛,同时伴有下腰部疼痛,仍以劳累或长距离行走后明显,休息后缓解。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坏死”。近一月来患者下腰部疼痛加重。[提示]患者自从会独立行走时起就有跛行,无外伤史;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潮热、盗汗、消瘦;全身其他关节无疼痛;疼痛主要位于双髋关节后方中上份和腰3-5椎棘间和棘突旁,为胀痛、钝痛;疼痛呈间歇性发作,常常在劳累或长距离行走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患者日常生活中无痛行走距离小于1km;既往史中无长期大量饮酒史或长时间激素使用史。跛行步态和疼痛对患者工作生活均有影响。无胃十二指肠溃病、胃炎史。查体:蹒跚步态,骨盆前倾,股骨大粗隆突出,臀部后耸,Trendelenburg征阳性。腰椎生理弧度明显加大,L3-5椎棘间和棘突旁明显叩压痛,屈伸活动轻度受限。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lcm,轻度肌肉萎缩。双侧髋关节前方及内收肌止点处压痛,髖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正常,外旋外展受限,“4”字试验阳性。膝踝关节未见异常。双下肢皮肤无异常,双下肢感觉正常,肌力Ⅴ级。关于髋部疼痛的叙述,正确的有X线片如图10所示。该患者可诊断为进一步确诊需要的辅助检查为
- 患者,女,46岁,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跛行,劳累或长距离行走后双髋酸胀,不伴有疼痛。2年前双髋关节出现间歇性疼痛,同时伴有下腰部疼痛,仍以劳累或长距离行走后明显,休息后缓解。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坏死”。近一月来患者下腰部疼痛加重。[提示]患者自从会独立行走时起就有跛行,无外伤史;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潮热、盗汗、消瘦;全身其他关节无疼痛;疼痛主要位于双髋关节后方中上份和腰3-5椎棘间和棘突旁,为胀痛、钝痛;疼痛呈间歇性发作,常常在劳累或长距离行走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患者日常生活中无痛行走距离小于1km;既往史中无长期大量饮酒史或长时间激素使用史。跛行步态和疼痛对患者工作生活均有影响。无胃十二指肠溃病、胃炎史。查体:蹒跚步态,骨盆前倾,股骨大粗隆突出,臀部后耸,Trendelenburg征阳性。腰椎生理弧度明显加大,L3-5椎棘间和棘突旁明显叩压痛,屈伸活动轻度受限。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lcm,轻度肌肉萎缩。双侧髋关节前方及内收肌止点处压痛,髖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正常,外旋外展受限,“4”字试验阳性。膝踝关节未见异常。双下肢皮肤无异常,双下肢感觉正常,肌力Ⅴ级。关于髋部疼痛的叙述,正确的有X线片如图10所示。该患者可诊断为
- 髋关节置换术后( )可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
- 伸髋关节的肌肉有
- 既伸髋关节又屈膝关节的肌是
- 既屈髋关节又伸膝关节的肌是
- 伸髋关节最强大的肌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