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发病高危人群包括
- A: 未婚未育未授乳者
- B: 第一胎足月产晚于35岁的妇女
- C: 月经初潮早于12岁,绝经迟于55岁者
- D: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
- E: 上皮增生活跃的良性病变者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某地进行了一项关于脂肪摄入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了乳腺癌病人和非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饮食中脂肪摄入量。病例组由于疾病减少了高脂食品的摄入,若高脂饮食确实可增加发生乳腺癌的危险,那么研究结果估计的相对危险度与真实的危险度相比是
- 女,65岁,患乳腺癌2年余,近日超声检查又发现病灶,肿瘤标志物检查( )指标会异常升高。
- 患者女,41岁。无意间发现左乳外上象限大小为1.0cm*1.5cm质中包块,无疼痛及周围皮温增高现象。患者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5年。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13枚腋窝淋巴结中4枚阳性,ER++,PR++,Her-2/neu+++。与乳腺癌不良预后有关的因素有
- 女性,63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近乳头处包块半年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近乳头处可触及约3cm×1.5cm质硬肿物,肿物局部皮肤稍凹陷,无压痛,边界尚清,腋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对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项目是提示:乳腺钼靶X线片的表现为高密度影肿物,边缘呈毛刺状,可见小簇状、沙砾样钙化。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乳腺包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目前最恰当的治疗方式是提示: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右乳腺外上象限肿物,大小为3cm×2cm,右腋下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3。患者TNM分期为
- 患者女性,65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近乳头处包块半年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近乳头处可触及约3cm×1.5cm质硬肿物,肿物局部皮肤稍凹陷,无压痛,边界尚清,腋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对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项目是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乳腺钼靶X线的表现为高密度影肿物,边缘呈“毛刺”状,可见“小簇”状、“沙砾”样钙化)目前最恰当的治疗方式是(提示:乳腺包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TNM分期为(提示: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右乳腺外上象限肿物,大小为3cm×2cm,右腋下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3)
- 女性,63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近乳头处包块半年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近乳头处可触及约3cm×1.5cm质硬肿物,肿物局部皮肤稍凹陷,无压痛,边界尚清,腋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对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项目是提示:乳腺钼靶X线片的表现为高密度影肿物,边缘呈毛刺状,可见小簇状、沙砾样钙化。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乳腺包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目前最恰当的治疗方式是提示: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右乳腺外上象限肿物,大小为3cm×2cm,右腋下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3。患者TNM分期为患者的临床分期为
- 女性,32岁。断乳半年,1个月前发热,左乳皮温高,经“消炎”治疗后觉左乳胀大,变硬。就诊时觉得左乳有多个结节。触诊:左乳硬,皮肤较光滑,表面触及小硬结。钼靶X线片征象:病侧乳腺可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其中布满不定形的沙粒状钙化影,皮肤明显呈“橘皮样”改变,腋下可见肿大淋巴结影。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该患者经粗针穿刺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但未见真皮淋巴管癌栓,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 患者女,41岁。无意间发现左乳外上象限大小为1.0cm*1.5cm质中包块,无疼痛及周围皮温增高现象。患者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5年。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13枚腋窝淋巴结中4枚阳性,ER++,PR++,Her-2/neu+++。该患者尚未绝经,若采用内分泌治疗,应首先采用
- 女性,63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近乳头处包块半年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近乳头处可触及约3cm×1.5cm质硬肿物,肿物局部皮肤稍凹陷,无压痛,边界尚清,腋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对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项目是提示:乳腺钼靶X线片的表现为高密度影肿物,边缘呈毛刺状,可见小簇状、沙砾样钙化。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乳腺包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目前最恰当的治疗方式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