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患者行臀大肌注射,其正确的注射部位是
- A: 髂嵴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
- B: 髂嵴和尾骨连线的外下1/3处
- C: 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
- D: 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中1/3处
- E: 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内下1/3处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男性,20岁,因急性胃炎、胃痉挛,遵医嘱给予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肌内注射。为患者进行臀大肌注射时,指导患者侧卧正确姿势是
- 患者,女性,20岁。臀部环形红斑2个月。患者2个月前臀部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多发红斑,不伴痒、痛。红斑初起为风团样,逐渐向外扩大,中央消退,形成环形,环形红斑可自行消退,新红斑又不断出现,交替反复发作。查体:臀部可见几个环形红斑,环的直径最大达6cm,中央为正常皮肤。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患者,女性,20岁。臀部环形红斑2个月。患者2个月前臀部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多发红斑,不伴痒、痛。红斑初起为风团样,逐渐向外扩大,中央消退,形成环形,环形红斑可自行消退,新红斑又不断出现,交替反复发作。查体:臀部可见几个环形红斑,环的直径最大达6cm,中央为正常皮肤。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下列检查对确诊最有意义的是
-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右下肢疼痛1个月余来诊,诉疼痛自右臀部沿大腿后侧下行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行走疼痛加重,夜间著,无麻木感。患者2个月前曾查体发现肝癌行手术治疗。查体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臀部坐骨神经出口处压痛。门诊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疼痛立刻缓解,2天后疼痛渐出现,1周后复诊诉仍有疼痛,但较前有所减轻,要求进一步处理。为查明疼痛原因,明确诊断,下列哪些检查是必要的
-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右下肢疼痛1个月余来诊,诉疼痛自右臀部沿大腿后侧下行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行走疼痛加重,夜间著,无麻木感。患者2个月前曾查体发现肝癌行手术治疗。查体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臀部坐骨神经出口处压痛。门诊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疼痛立刻缓解,2天后疼痛渐出现,1周后复诊诉仍有疼痛,但较前有所减轻,要求进一步处理。为查明疼痛原因,明确诊断,下列哪些检查是必要的患者腰椎MR检查未发现明显腰椎病变,ECT发现右侧髂骨存在明显核素浓聚,后经穿刺确诊为骨转移瘤。该患者下肢疼痛为肿瘤性疼痛,按临床原因,肿瘤性疼痛可分为
-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右下肢疼痛1个月余来诊,诉疼痛自右臀部沿大腿后侧下行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行走疼痛加重,夜间著,无麻木感。患者2个月前曾查体发现肝癌行手术治疗。查体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臀部坐骨神经出口处压痛。门诊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疼痛立刻缓解,2天后疼痛渐出现,1周后复诊诉仍有疼痛,但较前有所减轻,要求进一步处理。晚期癌痛患者如果非阿片类药物不能很好控制疼痛,多需加用阿片类药物,下列有关阿片类药物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是呼吸抑制是阿片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其特点为
- 患者近年来不明原因进行性肥胖,半年来闭经就诊。查体:发现其向心性肥胖,面部、胸部都有痤疮,下腹部皮肤有紫纹,BP22.00/13.33kPa(1mmHg=0.133kPa),血糖8.5mmol/dl,血皮质醇46mg/dl。最可能的诊断为关于皮质醇增多症的描述,正确的是皮质醇增多,下腹部、臀部、大腿内侧紫纹的形成原因为
-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右下肢疼痛1个月余来诊,诉疼痛自右臀部沿大腿后侧下行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行走疼痛加重,夜间著,无麻木感。患者2个月前曾查体发现肝癌行手术治疗。查体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臀部坐骨神经出口处压痛。门诊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疼痛立刻缓解,2天后疼痛渐出现,1周后复诊诉仍有疼痛,但较前有所减轻,要求进一步处理。为查明疼痛原因,明确诊断,下列哪些检查是必要的患者腰椎MR检查未发现明显腰椎病变,ECT发现右侧髂骨存在明显核素浓聚,后经穿刺确诊为骨转移瘤。该患者下肢疼痛为肿瘤性疼痛,按临床原因,肿瘤性疼痛可分为癌痛的临床评估是癌痛治疗的第一步,通过首次评估对癌痛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计划,通过再次评估判断治疗效果和修改治疗计划,下列哪两项临床评估是再次评估的重点
- 患者近年来不明原因进行性肥胖,半年来闭经就诊。查体:发现其向心性肥胖,面部、胸部都有痤疮,下腹部皮肤有紫纹,BP22.00/13.33kPa(1mmHg=0.133kPa),血糖8.5mmol/dl,血皮质醇46mg/dl。最可能的诊断为关于皮质醇增多症的描述,正确的是皮质醇增多,下腹部、臀部、大腿内侧紫纹的形成原因为CT见垂体腺瘤,双肾上腺轻度增生,最佳的治疗方法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