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最基本的扫描平面为
- A: 斜冠状位
- B: 斜矢状位
- C: 横轴位
- D: 矢状位
- E: 冠状位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男性,31岁,2小时前因车祸导致胸部受挤压,来院急诊。体格检查:神志清,气急,血压降低,脉率增快,眼睑结膜及头面部皮下有淤血斑,两肺听诊有散在湿啰音。摄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此时,最有效的急诊处理为该患者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为
- 男性,36岁。发热、鼻塞咳嗽、胸痛2个月,曾于当地医院就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静点喹诺酮类抗生素无效。查体:T38.5℃,鼻腔不通畅,各副鼻窦无压痛,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辅助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尿常规:红细胞9.1/HP,ESR35mm/h,RF(-),CRP23.6mg/L,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肝功能正常,胸部CT示双肺多发空洞性病变及结节病变,结节大小不等,并与胸膜粘连,纵隔淋巴结轻度肿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本病典型表现的三联征为该患恰当的治疗措施包括关于本病正确的是
- 男,65岁。因“发热头痛5d伴胸闷气急1d”于4月12日入院。查体T39.4℃,P120次/min,R35次/min,BP110/60mmHg,神志清,精神软,胸腹四肢均有出血点,压之不褪色,颈部抵抗感,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腹查体无明显异常。布鲁津斯基征(+)。血象:WBC15.4×109/L,N0.84,L0.16,Hb110g/L,Pt230×109/L。粪尿常规检查无异常。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本患者病最有可能的并发症是
- 男性,36岁。发热、鼻塞咳嗽、胸痛2个月,曾于当地医院就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静点喹诺酮类抗生素无效。查体:T38.5℃,鼻腔不通畅,各副鼻窦无压痛,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辅助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尿常规:红细胞9.1/HP,ESR35mm/h,RF(-),CRP23.6mg/L,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肝功能正常,胸部CT示双肺多发空洞性病变及结节病变,结节大小不等,并与胸膜粘连,纵隔淋巴结轻度肿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本病典型表现的三联征为
- 男性,36岁。发热、鼻塞咳嗽、胸痛2个月,曾于当地医院就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静点喹诺酮类抗生素无效。查体:T38.5℃,鼻腔不通畅,各副鼻窦无压痛,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辅助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尿常规:红细胞9.1/HP,ESR35mm/h,RF(-),CRP23.6mg/L,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肝功能正常,胸部CT示双肺多发空洞性病变及结节病变,结节大小不等,并与胸膜粘连,纵隔淋巴结轻度肿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本病典型表现的三联征为该患恰当的治疗措施包括
- 患者,男性,65岁。为确诊皮肌炎住院患者,经大剂量激素和抗生素、支持治疗月余病情基本稳定,肌力明显恢复,近1周来患者诉干咳痰少,偶有泡沫样痰,有轻度胸闷,体温37.8°C。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呈间质性改变,血WBC 11.9×109L,中性 78%。已送血细菌培养、痰直接镜检、痰培养。 该患者确诊为白念珠菌肺炎,下列最有效的药物是
- 男,20岁。突起畏寒,发热,伴头痛、呕吐4d于4月20日来诊。查体T39.8℃,P110次/min,R28次/min,BP85/50mmHg,神志清,精神差,胸腹四肢均有出血点,压之不退色,颈部抵抗感明显,心肺查体未发现异常,腹软,肝脾肋下及剑下未扪及,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血象:WBC20.4×109/L,N0.88,L0.14,Hb120g/L,Pt130×109/L。粪尿常规检查无异常。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对于本病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有关本病的病原体,不正确的是
- 男性,36岁。发热、鼻塞咳嗽、胸痛2个月,曾于当地医院就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静点喹诺酮类抗生素无效。查体:T38.5℃,鼻腔不通畅,各副鼻窦无压痛,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辅助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尿常规:红细胞9.1/HP,ESR35mm/h,RF(-),CRP23.6mg/L,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肝功能正常,胸部CT示双肺多发空洞性病变及结节病变,结节大小不等,并与胸膜粘连,纵隔淋巴结轻度肿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6个月婴儿,发热、咳嗽伴流涕3天,咳嗽加重1天伴喘息,呈阵发性发作。查体:面部湿疹,呼吸急促,60次/分,满肺哮鸣音,余无异常。以往无类似发作,其父患严重支气管哮喘。外周血常规基本正常范围。胸片呈间质性改变伴肺气肿。最可能的诊断是经对症治疗,患儿症状缓解,肺部哮鸣音消失。9个月时再次喘息发作肺部哮鸣音,胸片呈间质性改变。此时的诊断应为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