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显像可见多发放射性浓聚合并放射性缺损病灶,在诊断骨转移瘤时,需要注意鉴别的是
- A: 多发性骨髓炎与Paget病相鉴别
- B: 前列腺癌与乳腺癌相鉴别
- C: 甲状腺髓样癌与肺癌相鉴别
- D: 多发性骨髓瘤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鉴别
- E: 肾癌与肝癌相鉴别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骨显像的图像分析中,可见多种正常变异,下列哪项不是
- 骨显像时,抗酸剂铝血液水平高于多少时,可见肾放射性增加
- 患者男性,59岁。鼻咽癌综合治疗后3年。现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行X线检查未见异常。针对此患者腰、背部疼痛,可行哪些核素显像上述显像所用的显像剂是其显像原理为行上述显像的目的是如该患者行全身骨显像后显示多发、散在分布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影,则可选择的治疗方法是
- 患者男性,76岁。曾诊断为“前列腺癌”,伴全身骨痛,做去势手术后,病情有所缓解,近期骨痛加剧,无外伤史,要求做全身骨显像检查。制备全身骨显像用的显像剂通常选用的放射性核素是目前常用于制备骨显像剂的化合物是有关骨显像在骨内的摄取机制的描述,正确的是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患者膀胱内放射性明显增高,主要影响观察的部位是如果怀疑患者耻骨部位有病变,最合适的局部骨显像体位是如果患者全身骨骼可见多个放射性浓聚灶,可初步诊断为
- 男性,65岁,尿频、尿痛、尿不尽半年余,近期出现全身多部位骨痛,以腰及髋部为重,指诊前列腺增大,伴结节感,PSA明显增高,X线检查,腰椎及髋骨未见明显异常。对于该患者的疾病,首先怀疑的诊断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全身骨骼情况,并协助诊断,应首选下列哪项核素显像检查如果上述检查可见单发的放射性浓聚病灶,为了进一步确诊,宜首选下列哪项影像学检查如果上述检查可见腰椎、骨盆等部位骨骼出现放射性异常浓聚病灶,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男性,65岁,尿频、尿痛、尿不尽半年余,近期出现全身多部位骨痛,以腰及髋部为重,指诊前列腺增大,伴结节感,PSA明显增高,X线检查,腰椎及髋骨未见明显异常。对于该患者的疾病,首先怀疑的诊断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全身骨骼情况,并协助诊断,应首选下列哪项核素显像检查如果上述检查可见单发的放射性浓聚病灶,为了进一步确诊,宜首选下列哪项影像学检查
- 患者女性,42岁,反复低热并盗汗2个月。查体:左颈部锁骨上可及一3.0cm×3.5cm包块,无压痛,双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血常规无异常。B超示脾大,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TB-Ab阴性。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均在正常水平。左颈部锁骨上包块穿刺细胞学示炎性病变,遂行抗炎治4周,效不显,仍低热并伴消瘦。18F-FDG PET/CT显像示左颈部锁骨上、双侧腋窝、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SUVave2.3~4.7,SUVmax3.5~8.9,脾大伴放射性分布散在性浓聚,SUVave3.8,SUVmax5.3:全身其余探测部位未见异常。该患者可初步诊断为若行进一步检查,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18F-FDG PET/CT显像的作用包括
- 患者女性,42岁,反复低热并盗汗2个月。查体:左颈部锁骨上可及一3.0cm×3.5cm包块,无压痛,双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血常规无异常。B超示脾大,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TB-Ab阴性。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均在正常水平。左颈部锁骨上包块穿刺细胞学示炎性病变,遂行抗炎治4周,效不显,仍低热并伴消瘦。18F-FDG PET/CT显像示左颈部锁骨上、双侧腋窝、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SUVave2.3~4.7,SUVmax3.5~8.9,脾大伴放射性分布散在性浓聚,SUVave3.8,SUVmax5.3:全身其余探测部位未见异常。该患者可初步诊断为
- 患者女性,42岁,反复低热并盗汗2个月。查体:左颈部锁骨上可及一3.0cm×3.5cm包块,无压痛,双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血常规无异常。B超示脾大,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TB-Ab阴性。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均在正常水平。左颈部锁骨上包块穿刺细胞学示炎性病变,遂行抗炎治4周,效不显,仍低热并伴消瘦。18F-FDG PET/CT显像示左颈部锁骨上、双侧腋窝、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SUVave2.3~4.7,SUVmax3.5~8.9,脾大伴放射性分布散在性浓聚,SUVave3.8,SUVmax5.3:全身其余探测部位未见异常。该患者可初步诊断为若行进一步检查,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18F-FDG PET/CT显像的作用包括为尽早评估该患者放化疗疗效,拟优选的检查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