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症是因为血中某种物质在关节、软组织处沉积,其成分为( )
- A: 尿酸
- B: 尿素
- C: 胆固醇
- D: 黄嘌呤
- E: 次黄嘌呤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某女,78岁。患高血压病10年,因感冒发热1天而就诊于中医。刻下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眩晕、目赤翳障,咽喉肿痛、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医师诊断为风热感冒、肝阳上亢,兼有肠热,遂决定以桑叶配菊花为基础药组方。医师以桑叶配菊花作为组方的基础,是因此二药的共同功效是()。根据患者咳嗽,咽喉肿痛,便秘等症状。最宜医师选配的药是()。
- 某女,78岁。患高血压病10年,因感冒发热1天而就诊于中医。刻下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眩晕、目赤翳障,咽喉肿痛、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医师诊断为风热感冒、肝阳上亢,兼有肠热,遂决定以桑叶配菊花为基础药组方。医师以桑叶配菊花作为组方的基础,是因此二药的共同功效是()。根据患者咳嗽,咽喉肿痛,便秘等症状。最宜医师选配的药是()。根据患者又兼目赤翳障之症状,最宜医师选配的药是( )。
- 某女,78岁。患高血压病10年,因感冒发热1天而就诊于中医。刻下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眩晕、目赤翳障,咽喉肿痛、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医师诊断为风热感冒、肝阳上亢,兼有肠热,遂决定以桑叶配菊花为基础药组方。医师以桑叶配菊花作为组方的基础,是因此二药的共同功效是()。
- 某女性患者,6岁,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天内发生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溶血性贫血等症状,临床诊断为蚕豆病(即G6PD缺乏症)。基因检查发现患者和其母均为G6PD突变基因的杂合子,但患者母亲即使食用蚕豆也极少发病。已知G6PD缺乏症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男性半合子发病,女性杂合子具有不同的表现度。患者的母亲表型正常的原因是X-染色体失活导致的患病风险降低。具体可解释为
- 某男,37岁。长夏时节,天气由暑热突转阴雨连绵,因着衣不慎,遂致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舌质淡红,苔白腻。证属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感冒,接诊医师处以藿香正气水。服用2天后症状消失。藿香正气水的功能是在藿香正气水处方中为臣药,内能燥湿健脾,外能散风寒而发表解暑的药是
- 男性,31岁,因“足母趾疼痛1小时”来急诊就诊。患者1小时前在睡眠时突觉足母趾疼痛难忍,无法入睡。体检:体温36.8℃:,左侧足母趾红肿,皮温升高,未见皮损。6小时前患者因朋友聚会饮较多啤酒。该患者目前考虑什么疾病的可能性最大对于该患者的诊断,价值最大的是痛风可能是由于下列哪一种(或哪几种)原因导致高尿酸血症出现下列哪一种(或哪几种)情况才能称为痛风
- 某男,37岁。长夏时节,天气由暑热突转阴雨连绵,因着衣不慎,遂致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舌质淡红,苔白腻。证属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感冒,接诊医师处以藿香正气水。服用2天后症状消失。藿香正气水的功能是在藿香正气水处方中为臣药,内能燥湿健脾,外能散风寒而发表解暑的药是藿香正气水处方的佐药是
- 女,70岁。胸痛14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4天患者突感喘憋,症状迅速加重,查体P120次/分,BP85/50mmHg。面色发灰,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双肺可闻及较多湿性啰音,心尖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该患者喘憋的最可能原因是( )
- 患者,男,52岁。身高168cm,体重85kg,痛风病史6年。近日因多饮、多尿就诊。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8mmol/L(正常:3.9-6.1mmol/L),餐后血糖14.8mmol/L(正常值:小于7.8mmol/L),血尿酸580μmol/L(正常值:男性180-440μ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7mmol/L(正常值:2.1-3.1mmol/L),肌酐清除率100ml/min。颈动脉彩超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有混合型脂质斑块。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对该患者的治疗方案,不推荐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