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侧位是临床经常拍摄的摄影位置。头颅侧位摄影中心线经
- A: 外耳孔前、上各0.5cm处
- B: 外耳孔前、上各1.0cm处
- C: 外耳孔前、上各1.5cm处
- D: 外耳孔前、上各2.0cm处
- E: 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头颅侧位是临床经常拍摄的摄影位置。头颅侧位能够显示的结构是
- 患者男,76岁。突发言语不清,右侧上肢无力,口角歪斜。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是若头颅CT提示左颞叶占位待查,需进一步选择的检查是
- 男性患者,18岁,发热,头痛,视物成双5天入院。1周前有面部疖肿挤压史。查体:左侧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左侧上睑下垂,眼球固定,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左侧面部痛觉较右侧减退。临床诊断考虑海绵窦血栓形成。该患者受累的脑神经不包括如头颅CT未显示颅内占位,下一步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 男性患者,18岁,发热,头痛,视物成双5天入院。1周前有面部疖肿挤压史。查体:左侧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左侧上睑下垂,眼球固定,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左侧面部痛觉较右侧减退。临床诊断考虑海绵窦血栓形成。该患者受累的脑神经不包括如头颅CT未显示颅内占位,下一步首选的辅助检查是该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不包括
- 患儿男,5岁。因左侧下颌第一乳磨牙脱落伴反复发热到医院门诊就诊。临床检查示:体温37.3℃,心率100次/分,心律齐,左下颌第一乳磨牙缺失,缺失处牙槽窝未愈合,牙龈红肿,质地软;头颅左颞侧见一软组织包块,约2.5cm×2.5cm大小;X线头颅侧位片见颞骨有一2cm×2cm大小圆形骨质缺损区,呈穿凿样,曲面体层片示左下颌第一乳磨牙处牙槽骨骨质破坏,破坏区呈类圆形,约1.5cm×1.5cm大小,边缘硬化。则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患者男,76岁。突发言语不清,右侧上肢无力,口角歪斜。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是若头颅CT提示左颞叶占位待查,需进一步选择的检查是如果18F-FDG PET显像示左侧颞叶区放射性摄取欠均匀,左侧基底节及丘脑FDG摄取明显减低,CT平扫示病变区密度欠均匀,局部见条索状钙化密度及囊性变,11C-Choline PET显像可见颞叶局部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灶。最可能的诊断是
- 关于头颅侧位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 11岁男孩,内蒙古人,因“间歇性四肢乏力伴头昏1年余”就诊,发作时以双下肢及左上肢为甚,伴左手阵发性麻木不适,出冷汗及头昏、头痛,无肢体抽搐,无呕吐、发热,在当地医院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后缓解。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未发现皮下囊肿,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思维反应稍迟钝,眼底视乳头边界欠清,四肢肌力5级,肌容积正常,双下肢肌张力稍高,双上肢轮替运动欠灵活,以左侧明显,四肢腱反射稍活跃,病理征阴性。采集病史需重点了解的是患儿曾食“米猪肉”,否认结核病史及结核病接触史。需要完善的检查是血和脑脊液囊尾蚴抗体(ELISA法)均阳性。脑电图示局灶慢波,无癫痫波。血常规:WBC 4.5×109/L,中性粒细胞17%。头颅MRI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弥漫性分布的长T1、长T2信号,位于皮质、脑室旁、小脑等部位,直径小于0.9cm×0.9cm,增强扫描有环行强化。目前的诊断考虑为患儿影像学提示颅内多发囊性病变,多发的长T1、长T2周围伴环形强化,临床上有头昏、头痛等颅内高压表现且出现发作性症状,脑脊液囊尾蚴抗体阳性,脑囊尾蚴病诊断明确,眼底检查未发现眼部囊尾蚴病变。决定给予杀虫治疗,可选用的药物是
- 头颅侧位片,正常蝶鞍形态可以表现为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