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血性肝大的二维超声表现有
- A: 肝轻度肿大,以左叶明显
- B: 肝轻度肿大,以右叶明显
- C: 肝脏径线增大,下腔静脉增宽,波动状现象增强
- D: 下腔静脉增宽,腔内由于血流速度增快而致“云雾”状回声
- E: 肝内回声密集增强肝静脉和肾静脉可增宽,门静脉尚在正常范围内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3岁女孩,1周前曾患感冒,1天前发现全身散发淤点和淤斑,以双下肢多见。病后不发热。査体:肝脾不大。门诊查PLT 40×109/L,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其发生出血的机制不包括
- 男,60岁。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检查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B超:胆囊肿大,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但未见结石,查粪便隐血试验反复呈阳性,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 男,60岁。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检查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B超:胆囊肿大,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但未见结石,查粪便隐血试验反复阳性。为明确诊断,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 女性,36岁,心悸气短2年,夜间喘憋半年,下肢水肿3个月。查体:心脏大,心音低钝,肝大,下肢水肿。×片:心影明显增大,心胸比率>60%,肺淤血。心电图示V1.2病理性Q波,低电压,ST-T改变。以下检查最有意义的是
- 女性36岁。心悸气短2年,夜间喘憋半年,下肢水肿3个月。查体:心脏大,心音低钝,肝大,下肢水肿。X片:心影明显增大,心胸比率>60%,肺淤血。心电图示V病理性Q波,低电压,ST-T改变。以下检查最有意义的是
- 患者女性,36岁。心悸气短2年,夜间喘憋半年,下肢浮肿3个月。查体:心脏大,心音低钝,肝大,下肢浮肿。X片:心影明显增大,心胸比率>60%,肺淤血。心电图示V1、V2病理性Q波,低电压,ST-T改变。以下检查最有意义的是
- 女性36岁。心悸气短2年,夜间喘憋半年,下肢水肿3个月。查体:心脏大,心音低钝,肝大,下肢水肿,X片:心影明显增大,心胸比率>60%,肺淤血。心电图示V1-2 V3病理性Q波,低电压,ST-T改变。以下检查最有意义的是__
- 5岁女童,1周前受凉发热,咳嗽、咳痰;先是咳黏液,近2天咳嗽、咳痰加重,咳脓痰,并伴有呼吸困难。体格检査:体温39℃,脉搏156次/分,呼吸24次/分。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听诊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低钝,心率156次/分,心律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109个/L。X线检查:左、右肺下叶散在分布的灶状阴影。入院后经积极治疗症状未见减轻,之后患者很快出现了肝、脾脏肿大,病情逐渐加重,抢救无效死亡。尸检主要见:左、右肺下背叶侧,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多灶状和小片分布的实变病灶。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被膜紧张。显微镜下: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壁弥漫性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内实变病灶可见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大量脓细胞和渗出物,其周围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水肿液和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部分区域病灶相互融合成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脾淤血明显和肾脏髓质血管明显扩张淤血。从临床病史和尸检病理所见,该病例患有如下哪几种疾病本病例,尸检时肝、脾和肾脏肿大。显微镜:肝、脾淤血明显和肾脏明显的淤血,提示该病例有本病例的直接死亡原因分析是
- 5岁女童,1周前受凉发热,咳嗽、咳痰;先是咳黏液,近2天咳嗽、咳痰加重,咳脓痰,并伴有呼吸困难。体格检査:体温39℃,脉搏156次/分,呼吸24次/分。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听诊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低钝,心率156次/分,心律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109个/L。X线检查:左、右肺下叶散在分布的灶状阴影。入院后经积极治疗症状未见减轻,之后患者很快出现了肝、脾脏肿大,病情逐渐加重,抢救无效死亡。尸检主要见:左、右肺下背叶侧,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多灶状和小片分布的实变病灶。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被膜紧张。显微镜下: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壁弥漫性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内实变病灶可见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大量脓细胞和渗出物,其周围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水肿液和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部分区域病灶相互融合成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脾淤血明显和肾脏髓质血管明显扩张淤血。从临床病史和尸检病理所见,该病例患有如下哪几种疾病本病例,尸检时肝、脾和肾脏肿大。显微镜:肝、脾淤血明显和肾脏明显的淤血,提示该病例有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