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肱骨下端的正常解剖关系,应是:
- A: 肱骨下端的前倾角为30~50度,前臂完全旋后时,前臂与上臂之间携带角为10~20度
- B: 肱骨下端的前倾角为25~25度,前臂完全旋后时,前臂与上臂之间携带角为5~10度
- C: 肱骨下端的前倾角为10~20度,前臂完全旋后时,前臂与上臂之间携带角为25~30度
- D: 肱骨下端的前倾角为15~25度,前臂完全旋后时,前臂与上臂之间携带角为0~10度
- E: 肱骨下端的前倾角为40~60度,前臂完全旋后时,前臂与上臂之间携带角为20~30度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青年男性,右肘关节近端6cm处被机器轧伤,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挫伤严重,肱动脉及静脉断裂,肱三头肌及后部皮肤部分相连。最合适的诊断为探查发现血管及正中神经、桡神经均有缺损4cm以上,应选择
- 患儿男,8岁。因“右肘部肿痛2小时”来诊。患者跳动中向前跌倒,手掌着地,右肘部痛,不敢活动右上肢。查体:右肘向后突出处于半屈曲位,肘部肿胀,有皮下瘀斑,局部压痛明显,肘前方可触及骨折近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右手感觉、运动正常。X线片示:右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移位的特点是可用于鉴别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的体征有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时,不可取的方法是
- 患儿男,8岁。因“右肘部肿痛2小时”来诊。患者跳动中向前跌倒,手掌着地,右肘部痛,不敢活动右上肢。查体:右肘向后突出处于半屈曲位,肘部肿胀,有皮下瘀斑,局部压痛明显,肘前方可触及骨折近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右手感觉、运动正常。X线片示:右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移位的特点是可用于鉴别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的体征有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时,不可取的方法是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其主要原因包括
- 患儿男,8岁。因“右肘部肿痛2小时”来诊。患者跳动中向前跌倒,手掌着地,右肘部痛,不敢活动右上肢。查体:右肘向后突出处于半屈曲位,肘部肿胀,有皮下瘀斑,局部压痛明显,肘前方可触及骨折近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右手感觉、运动正常。X线片示:右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移位的特点是可用于鉴别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的体征有
- 患者男,36岁。因“不慎被电锯锯伤右前臂,出血、疼痛剧烈”来诊。X线片示:右桡骨下端骨挫伤。患者拇指不能屈曲,可能的诊断有关于手部处理,叙述错误的是术中探查有肱桡肌,腕长、短伸肌腱断裂。正确的固定方法是
- 患者,女,18岁,右上臂创伤后疼痛、肿胀、畸形6小时就诊。体查:右上臂中段轻度肿胀,缩短畸形及反常活动。X线片示右肱骨中段横行骨折,骨折端重叠2cm。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患肢肘关节以下严重肿胀、青紫,右手发凉、麻木,被动活动手指感剧痛,右桡动脉搏动消失。最可能是发生的并发症是9个月后复查:右上臂肌肉萎缩、中段有假关节,X线片示右肱骨中段陈旧性骨折不连接,两折端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被浓密骨质封闭,骨质缺损3cm。最恰当的处理是
- 患者男,36岁。因“不慎被电锯锯伤右前臂,出血、疼痛剧烈2小时”来诊。X线片示:右桡骨下端骨挫伤。患者拇指不能屈曲,可能的诊断有关于手部处理,叙述错误的是术中探查有肱桡肌,腕长、短伸肌腱断裂,正确的固定方法是
- 患儿,女,6岁,跌倒时左手掌着地,查体肘关节半屈状,肘部明显肿胀及压痛,皮下有瘀斑,向外突出畸形,肘后三角存在。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能够简单、准确了解病情的检查是患儿X片示:肱骨髁上完全骨折(伸直型),断端有旋转移位。恰当的治疗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晚期后遗症是若患儿左侧桡动脉搏动减弱,被动伸指时价有剧烈疼痛。该患儿正确的治疗方案是
- 患儿,女,6岁,跌倒时左手掌着地,查体肘关节半屈状,肘部明显肿胀及压痛,皮下有瘀斑,向外突出畸形,肘后三角存在。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能够简单、准确了解病情的检查是患儿X片示:肱骨髁上完全骨折(伸直型),断端有旋转移位。恰当的治疗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