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最灵敏的检查方法是
- A: CT检查
- B: MRI检查
- C: 碱性磷酸酶检测
- D: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
- E: 钼靶摄片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常见。患者对化疗或放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治疗后6个月内临床上有改善,但骨显像似有恶化的表现(最明显在治疗后3个月),称之为
- 女性,52岁,1周前洗澡时无意发现左乳房外上方有一蚕豆大小的肿块,无任何自觉症状,亦未经处理即来院就诊。查体:两侧乳房大小对称,无外形改变,无乳头溢液,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个2.5cm×3cm质硬肿块,边缘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一般,同侧腋窝扪及两个可推动的淋巴结。初步诊断主要考虑什么疾病以下哪些辅助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确定乳腺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是依查体所见,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建议的TNM分期法,该患者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属于
- 女性,52岁,1周前洗澡时无意发现左乳房外上方有一蚕豆大小的肿块,无任何自觉症状,亦未经处理即来院就诊。查体:两侧乳房大小对称,无外形改变,无乳头溢液,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个2.5cm×3cm质硬肿块,边缘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一般,同侧腋窝扪及两个可推动的淋巴结。初步诊断主要考虑什么疾病以下哪些辅助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确定乳腺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是依查体所见,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建议的TNM分期法,该患者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属于Ⅱb期乳腺癌适宜采用的手术方式有(提示:该患者准备接受手术治疗)
- 女性,63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近乳头处包块半年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近乳头处可触及约3cm×1.5cm质硬肿物,肿物局部皮肤稍凹陷,无压痛,边界尚清,腋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对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项目是提示:乳腺钼靶X线片的表现为高密度影肿物,边缘呈毛刺状,可见小簇状、沙砾样钙化。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乳腺包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目前最恰当的治疗方式是提示: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右乳腺外上象限肿物,大小为3cm×2cm,右腋下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3。患者TNM分期为患者的临床分期为
- 女性,52岁,1周前洗澡时无意发现左乳房外上方有一蚕豆大小的肿块,无任何自觉症状,亦未经处理即来院就诊。查体:两侧乳房大小对称,无外形改变,无乳头溢液,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个2.5cm×3cm质硬肿块,边缘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一般,同侧腋窝扪及两个可推动的淋巴结。初步诊断主要考虑什么疾病以下哪些辅助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确定乳腺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是
- 女性,63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近乳头处包块半年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近乳头处可触及约3cm×1.5cm质硬肿物,肿物局部皮肤稍凹陷,无压痛,边界尚清,腋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对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项目是提示:乳腺钼靶X线片的表现为高密度影肿物,边缘呈毛刺状,可见小簇状、沙砾样钙化。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乳腺包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目前最恰当的治疗方式是提示: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右乳腺外上象限肿物,大小为3cm×2cm,右腋下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3。患者TNM分期为患者的临床分期为提示:患者切口已拆线,愈合良好。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为,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均为阳性,HER2表达阴性。患者术后治疗应包括
- 患者女性,40岁,发现右乳肿物一周,查右乳肿块1.5cm×1.0cm,质硬,活动差,无红肿、压痛,右锁骨上窝及一1.0cm×1.2cm结节,质中等,无压痛。无畏寒、发热,无低热、盗汗。如欲确定右乳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是该患者接受核医学检查方法,临床拟行乳腺99mTc-MIBI显像,为使右乳深部病灶与胸壁分离,并减少心、肝部位放射性干扰,最佳的患者体位及采集方法是99mTc-MIBI显像示右乳及右锁骨上窝早期相及延迟相均呈局灶性异常浓聚,对上述征象的正确解读可能性最大的是
- 临床上的“乳腺增生”在ICD-10中应编码于
- 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表现为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