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搜题
登录
搜索
不是中和抗体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
A: 阻止病毒吸附和侵入易感细胞
B: 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易被吞噬
C: 阻止无包膜病毒脱壳
D: 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使细胞溶解
E: 活化杀伤T细胞(CTL)释放淋巴因子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红细胞表面不存在抗原,其血清中却有抗A抗体和抗B抗体的血型是
用ELISA间接法检测人血清中抗乙肝表面抗原的中和抗体IgG,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IgG抗体(二抗)与不同患者IgG结合的表位是
生物制剂在发挥优良疗效的同时,如果长期使用,不可避免的是抗药性的问题,那不属于中和抗体的影响的是( )
男性,20岁,因乏力、纳差1个月,尿少、浮肿及高血压1周,实验室检查发现贫血,血尿、蛋白尿,补体C
3
正常,血肌酐和尿素氮均升高,B超双肾增大,临床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如果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下列疾病中最可能的是如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阴性,下列疾病最可能的是与急进性肾炎预后不相关的因素
男性,20岁。因乏力、食欲缺乏1个月,尿少、水肿及高血压1周,实验室检查发现贫血,血尿、蛋白尿,补体正常,血肌酐和尿素氮均升高,B超双肾增大,临床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如果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最可能是如抗肾小球墓底膜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阴性,可能是与急进性肾炎预后不相关的因素是
男性,20岁,因乏力、纳差1个月,尿少、浮肿及高血压1周,实验室检查发现贫血,血尿、蛋白尿,补体C
3
正常,血肌酐和尿素氮均升高,B超双肾增大,临床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如果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下列疾病中最可能的是如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阴性,下列疾病最可能的是与急进性肾炎预后不相关的因素关于血浆置换疗法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男性,20岁。因乏力、食欲缺乏1个月,尿少、水肿及高血压1周,实验室检查发现贫血,血尿、蛋白尿,补体正常,血肌酐和尿素氮均升高,B超双肾增大,临床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如果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最可能是如抗肾小球墓底膜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阴性,可能是与急进性肾炎预后不相关的因素是关于血浆置换疗法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病人,女性,30岁,面部水肿、关节和肌肉痛6个月,无关节肿胀,尿蛋白(+++),当地拟诊为“肾炎”,间断服中药疗效不佳,就诊时查ANA(+),抗dsDNA抗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女,45岁,因患乳腺癌在3个月前行乳腺癌根治术,术中曾输血800mL,最近查肝功能发现ALT l50u,进一步检查发现甲肝抗体阳性,抗HBs阳性,抗HCV阳性,丁肝和戊肝抗体均阴性,如不给予特殊治疗,最常见的疾病转归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