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作为内皮细胞活化证据的黏附分子是
- A: E-选择素
- B: P-选择素
- C: L-选择素
- D: VCAM-1
- E: ICAM-1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 )可作为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
- 患者赵某某,男,32岁,农民。1个月前躯干部位出现皮下结节,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偶有癫痫发作而就诊入院。仔细问病史,有食生菜、排节片史。查体:T36.5℃,BP140/80_Hg,皮下结节约黄豆大,本皮色,硬度似软骨,可移动。脑CT显示额叶有多个低密度灶,囊尾蚴皮内试验及血清抗体均阳性。入院后手术摘取一皮下结节作病理检查,报告为猪囊尾蚴,本病诊断为:皮肌型囊尾蚴病和脑囊尾蚴病。给予脱水、杀虫及抗癫痫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是
- 患者赵某某,男,32岁,农民。1个月前躯干部位出现皮下结节,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偶有癫痫发作而就诊入院。仔细问病史,有食生菜、排节片史。查体:T36.5℃,BP140/80_Hg,皮下结节约黄豆大,本皮色,硬度似软骨,可移动。脑CT显示额叶有多个低密度灶,囊尾蚴皮内试验及血清抗体均阳性。入院后手术摘取一皮下结节作病理检查,报告为猪囊尾蚴,本病诊断为:皮肌型囊尾蚴病和脑囊尾蚴病。给予脱水、杀虫及抗癫痫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是患者有排节片史提示同时合并有
- 患者赵某某,男,32岁,农民。1个月前躯干部位出现皮下结节,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偶有癫痫发作而就诊入院。仔细问病史,有食生菜、排节片史。查体:T36.5℃,BP140/80_Hg,皮下结节约黄豆大,本皮色,硬度似软骨,可移动。脑CT显示额叶有多个低密度灶,囊尾蚴皮内试验及血清抗体均阳性。入院后手术摘取一皮下结节作病理检查,报告为猪囊尾蚴,本病诊断为:皮肌型囊尾蚴病和脑囊尾蚴病。给予脱水、杀虫及抗癫痫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是患者有排节片史提示同时合并有脑囊尾蚴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 患儿,男,62天。足月顺产,母亲妊娠期间和产后无用药史。躯干部红斑、脱屑30天。患儿出生后1个月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臀部散在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红丘疹,逐渐扩大为红色斑片,境界清楚,上覆银白色鳞屑,脱屑后局部红色。继之胸腹部出现类似皮疹。家族中无类似疾病。皮损为大量的白色厚积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提示:角层增厚,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棘层增厚,表皮突向下延长,末端增宽呈棒状,真皮乳头层内毛细血管迂曲扩张,血管周围有少许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给患儿作出初步诊断
- 患儿,男,62天。足月顺产,母亲妊娠期间和产后无用药史。躯干部红斑、脱屑30天。患儿出生后1个月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臀部散在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红丘疹,逐渐扩大为红色斑片,境界清楚,上覆银白色鳞屑,脱屑后局部红色。继之胸腹部出现类似皮疹。家族中无类似疾病。皮损为大量的白色厚积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提示:角层增厚,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棘层增厚,表皮突向下延长,末端增宽呈棒状,真皮乳头层内毛细血管迂曲扩张,血管周围有少许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给患儿作出初步诊断如诊断上述疾病,患儿最典型的皮损特点导致此病发生的可能诱因是
-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界WBC 1.0×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9/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 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辅助检査,本病的诊断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为本病可选择的治疗药物有
-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界WBC 1.0×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9/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 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辅助检査,本病的诊断为
- 患者,男性,40岁,农民。颜面、胸背部反复发作的红色丘疹、小脓疱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颜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小脓疱,偶觉瘙痒或刺痛感,数天后蔓延至前胸和后背。当地医院曾诊断过“脂溢性湿疹、螨皮炎、面癣”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软膏、抗真菌乳膏及口服甲硝唑”等治疗,皮疹可好转或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近1个月来皮疹加重,外用药膏无效。患者平日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发病以来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无特殊。专检:面颊、下颏部及上胸背部见大小不等、边界较清的红色丘疹,其上有与毛囊一致的粟粒状脓疱,呈环形排列,周围糠状鳞屑。辅助检查:血常规界WBC 1.0×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29×109/L。皮肤组织病理:毛囊口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漏斗部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嗜酸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混合性浸润,并在皮脂腺内形成脓肿。脓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屑真菌镜检与培养阴性,毛囊虫多次检查阴性。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及辅助检查,本病的诊断为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