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搜题
登录
搜索
“盗汗”在中医文献中首见于
A: 《内经》
B: 《景岳全书》
C: 《临证指南医案》
D: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 《金匮要略》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患者,男,56岁。耳聋10余年,耳中如蝉鸣,伴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宜在太溪、照海、听宫的基础上,加取
女性,26岁。反复午后发热4个月,体温在37.8℃左右,伴夜间盗汗、乏力、消瘦,近2周来咳嗽,偶有痰中带血。此患者目前最应做的检查为
男性,34岁。低热,乏力,胸痛,气促,盗汗1周。有哮喘病史。查体:右下胸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语颤消失。X线胸片示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在胸腔穿刺抽液至50ml时,病人出现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等表现。此种情况最可能的诊断是
患者男性,22岁。半年来消瘦,乏力、盗汗、潮热,偶尔咯血,肺内有啰音,被诊断为肺结核,给予异烟肼抗结核治疗。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步态不稳、麻木、针刺感、烧灼感、手肢疼痛等症状,应给予
女性,35岁,发热、盗汗20余日就诊。体温在38℃左右。体检:腹部饱满,腹壁柔韧感,全腹轻度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0.2×10
9
/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最可能的诊断是
女性,35岁。发热、盗汗20余天就诊。体温在38℃左右,体检:腹部饱满,腹壁柔韧感,全腹轻度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浊音(+),血白细胞7.2*10
9
/L,中性粒细胞0.75(75%),淋巴细胞0.25(25%)。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男性,18岁。反复午后发热1个月,体温在 37.3〜37.8℃,疲乏无力,消瘦。近1周咳嗽,偶尔咯血性痰,夜间盗汗,无胸痛、气短。外院X线检查见右锁骨上斑片状阴影,痰结核菌检查阴性。为确定诊断应做下列检查中的
男性,18岁。反复午后发热1个月,体温在37.3〜37.8℃,疲乏无力,消瘦。近一周咳嗽,偶尔咯血性痰,夜间盗汗,无胸痛、气短。外院X线检査见右锁骨上斑片状阴影,痰结核菌检查阴性。为确定诊断应做下列检查中的
女性,35岁。发热、盗汗20余天就诊。体温在38℃左右,体检:腹部饱满,腹壁柔韧感,全腹轻度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浊音(+),血白细胞7.2*10
9
/L,中性粒细胞0.75(75%),淋巴细胞0.25(25%)。为明确诊断应首选何种检查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