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的核酸检测,要在( )报告结果
- A: 4-6小时内
- B: 12小时内
- C: 24小时内
- D: 36小时内
- E: 48小时内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男性,35岁,主因“发热、尿黄3天”,门诊以“病毒性肝炎(甲型)”收治入院。对于该患者应采取的隔离是
- 2岁男孩,5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每天热峰3〜4次,口服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近2日患儿口唇干红,可见皲裂出血,遂于门诊就诊。查体:T38℃,R33次/分,颈部及腋窝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光滑,活动好,触痛(-),咽部充血,口唇干红,皲裂,草莓舌(+),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肛周红,无脱皮。指趾末端无明显硬肿及脱皮。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手段是
- 2岁患儿,1个月前患麻疹,低热2周,食欲缺乏,消瘦,乏力,有结核接触史。胸片示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血沉30mm/h。体格检査中最可能发现的是为诊断应最先选择的检查是此患儿OT试验1:1000(-)出现阴性反应,最可能的原因是下列对于原发性结核的治疗,正确的是
- 女性,25岁。1周前因发热、腹痛、腹泻来门诊就诊,大便每天10余次,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按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5天,症状好转,昨日进食不洁水果,再次腹痛、腹泻,每天20余次,为黏液脓血便。该患者临床诊断是下列检查最有助于该患者的确定诊断的是目前对该患者的治疗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是
- 患者,男,31岁,因发热达38.7°C来门诊就医。查血常规:白细胞41×109/L,血红蛋白123g/L,血小板168×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中、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Ph染色体阳性。查体:胸骨下段压痛,脾肋下2指。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依据对于支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无特征性意义的是
- 女性,25岁。1周前因发热、腹痛、腹泻来门诊,大便每天20余次,为脓血便,量少,伴里急后重,按急性菌痢给抗菌药物口服5天,症状好转,昨天吃不新鲜水果后,再次腹痛,腹泻,大便每天10余次,伴里急后重。临床应诊断为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确定细菌性痢疾的诊断目前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是
- 2岁男孩,5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每天热峰3〜4次,口服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近2日患儿口唇干红,可见皲裂出血,遂于门诊就诊。查体:T38℃,R33次/分,颈部及腋窝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光滑,活动好,触痛(-),咽部充血,口唇干红,皲裂,草莓舌(+),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肛周红,无脱皮。指趾末端无明显硬肿及脱皮。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手段是该病的治疗方案中可能涉及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为
- 患者,男,31岁,因发热达38.7°C来门诊就医。查血常规:白细胞41×109/L,血红蛋白123g/L,血小板168×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中、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Ph染色体阳性。查体:胸骨下段压痛,脾肋下2指。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依据对于支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无特征性意义的是该患者接受化学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 男性,51岁。以“反复关节红肿热痛10余年,复发并加重2日”入院。10年前饮酒后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口服“扑热息痛”治疗,3-4天后缓解,以后多于劳累或饮酒后发作上述症状,3-7天可自行缓解。逐渐累及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左足跟、右膝和腕关节。2天前,突发左膝关节肿痛。查体:血压150/90mmHg。耳廓未及结节,心肺腹查体无异常。双足第一跖趾关节膨大,可触及多个质硬结节。左膝关节肿胀,有压痛,浮髌试验阴性,活动受限。门诊实验室检查:血沉40mm/h,血尿酸649mmol/L。该患最可能的诊断是该病常与以下哪些伴发,称为代谢综合征下列哪些药物可用于该病急性期的治疗下列哪项情况的出现对本病的预后影响最大该病的发病机制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